“為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我愿意...付出一切!”說到動情處,96歲高齡的抗聯老兵王濟堂眼神沉穩而堅定,布滿歲月痕跡的手緊緊捂住了佩戴勛章的左胸。
這一幕,發生在近日巡特警支隊活動室那面鮮紅的黨旗之下。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節點,為迎接黨的生日,賡續紅色血脈,支隊精心組織了一場“薪火相傳·忠誠永鑄”主題黨課活動。原定10時開始的活動,時針還未指向9點半,王濟堂同志就在家人攙扶下,穩穩坐在了講臺前。
王濟堂,1930年6月生人,少年投身革命,13歲起便在東北抗日聯軍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950-1966年,任公安一團作戰、內衛參謀和代理作戰股長期間曾多次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警衛任務。曾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勛章。
“我8歲喪母,幸得開豆腐坊的大爺王守璧收養。”王濟堂緩緩開啟塵封的記憶,那些烽火歲月仿佛就在眼前。他回憶道,自己曾親眼目睹日本憲兵在豆腐坊白吃白拿、肆意毆打大爺甚至強抓勞工的暴行。“1943年,”王濟堂的聲音陡然提高,“時任東北抗聯領導人的張瑞麟同志,化裝成商人來到豆腐坊商議抗日。大爺說:‘把我這沒媽的侄子,交給抗聯吧!’從此,我便以‘小貓’為代號,潛伏在日寇心臟刺探情報。”
“為刺探軍事情報,就跳火車這一個本領,我練了足足兩年。有一次執行任務,我被日本憲兵發現,命我進車廂問話,”他字字鏗鏘,“我知道這肯定一去不回,正準備跳車時,對方揮舞著刺刀迅速朝我刺來!我個子小,向下一蹲,刺刀一下就扎進了左眉骨;一閃身,又刺中了我的左肩窩,嘴唇也被劃破……但想到剛獲得的情報,我咬牙跳車,滿身鮮血,硬是走了二十多公里回到豆腐坊,成功傳遞給組織......”講述間,他滿胸沉甸甸的紀念勛章碰撞作響,仿佛也在訴說著當年的驚險一刻。
“有一天,組織告訴我‘你的地下特工任務完成了’,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已經過了好幾年了。1958年,我轉業進入公安系統,在基層一干就又是三十多年。”回望往昔,王濟堂同志語重心長地囑托在場民警:“同志們,戰友們!一定要認真落實好哈爾濱公安工作,為平安作出更大貢獻。我祝愿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整整兩個小時,王濟堂同志全程脫稿,年輕民警輔警皆全神貫注,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淚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孫子王睿就在臺下——作為巡特警支隊維穩處突二大隊民警,王睿此刻正望著祖父堅毅的面龐,聽著那些早已從家人口中聽過無數遍、卻依舊讓人心潮澎湃的故事。從抗戰時期潛伏地下的“情報戰士”,到新時代處置突發事件的“維穩尖兵”,兩代人不同的身份,同樣的使命。
活動尾聲,在王濟堂同志的帶領下,全體民警輔警肅立黨旗前,高舉右拳,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這誓言,是歷經滄桑的忠誠對青春熱血的深沉托付,也是新時代守護者對歷史囑托的嘹亮回應。王老眼中閃爍的淚光與青年們緊握的拳頭,在黨旗輝映下,繪就了精神火種代代相傳的壯闊畫卷。
兩小時的黨課很短,短到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兩小時的黨課又很長,長得足以讓一種精神穿透歲月壁壘,在血脈中奔騰不息。
當年輕民警們步出活動室,正午陽光傾瀉在胸前那一枚枚黨徽之上,折射出熾烈的光芒。那光芒里,映照著一位九旬老兵烽火淬煉的赤膽,也凝聚著新一代守護者接續前行的力量——誓言無聲,忠誠已刻入警徽深處;囑托千鈞,平安的薪火正在路上熾烈燃燒。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