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肥東縣石塘鎮闞東社區糧食生產精耕細作示范點,只見稻田邊豎立一塊醒目的項目簡介標牌,標牌前方有幾位農戶正駐足觀看標牌上的內容,有的農戶拿手機掃標牌上的二維碼后,邊查看手機邊說:“這上面有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還有油菜和小麥的,這下方便了,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查看或學習技術。”
“我縣今年首次制作這種帶二維碼的標牌,共有三塊,分布在3個省級糧食生產精耕細作示范點,目的是便于農戶了解和學習這里示范的各項先進技術,也是農技推廣與時俱進的一個舉措。”肥東縣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王德兵對記者說。
“這3個精耕細作示范點分別位于石塘鎮闞東社區、浮槎社區和梁園鎮鎮南社區,每個示范點面積在500畝以上,通過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試驗示范,聚力打造‘水稻—油菜’、‘水稻——小麥’周年均衡增產田。”王德兵介紹,重點圍繞制約糧油作物單產提升的技術瓶頸問題,集成應用品種選擇、水稻機插秧+導航、機插秧側深施肥、油菜(小麥)機械條播、肥水運籌、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技術。
為充分發揮示范點以點帶面的作用,肥東縣農業農村局除了召開現場觀摩會,發放技術明白紙外,還將相關技術方案進行整理,發布在肥東農技推廣微信公眾號上,同時生成二維碼印制在示范標牌上,讓前來參觀或路過此地的農民,掃碼學習技術。
“我今天路過這個示范點,特意到田間看了一下,秧苗整齊、健壯,田埂上還種了花草,安裝了太陽殺蟲燈和性誘盒,水稻田四周竟然還開了溝,我很驚訝,我種植水稻多年了,從來沒開過溝。”在石塘鎮闞東社區糧食生產精耕細作示范點,該鎮種糧大戶張榮說,他掃碼查看技術后得知,水稻田開溝是為了快速上水和排水啊,這不又學了一招嗎?
“我今天也掃了二維碼,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技術方案和技術掛圖,技術要點很詳細,每個生產環節的技術措施都有,以后遇到生產上的問題,可以直接點擊,現場解決問題,太實用了。”石塘鎮種植戶馬先喬高興地說。
“示范點,顧名思義就是做出示范、樹立樣板,形成并推廣糧油作物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帶動全縣大范圍落實單產提升技術措施,促進糧油生產水平邁上新臺階。”肥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東林說。
從2023年開始,肥東縣已連續3年實施省級糧食生產精耕細作示范點項目。“示范點增產效果明顯,從一個種植周年(“水稻—油菜”或“水稻——小麥”)看,2024年水稻平均畝產777.5公斤,2025年油菜平均畝產221.1公斤,小麥平均畝產602.4公斤,較非示范區增產超10%,帶動了全縣糧油作物單產水平提升。”李東林表示。
(全媒體記者 馮長福 通訊員 高業根 張軍)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
?編審:余夢瑤 二審:劉坤 審核:陳宏云 張建新
?郵箱:wxxffd@163.com
看完別急著走哦~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主管單位: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肥東縣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