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北京某銀行50歲員工為沖季度末業績,高溫下上門拓客猝死”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為還原事件全貌,我們展開調查。
從社交賬號“素語閑談”發布內容可知,涉事銀行員工50歲,因季度末業績沖刺壓力,在40度高溫天上門聯系客戶存款,猝死在客戶單位。該內容引發網友對銀行業績考核、高溫作業保障的討論,但關鍵信息如涉事銀行名稱、員工具體身份、事件確切發生時間與地點等未明晰。
聯系北京銀保監局及多家銀行機構,暫未獲涉事銀行及事件的官方確認回應。不過,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季度末、年末的存款業績考核是行業長期存在的現象,部分銀行基層員工面臨較重的攬儲壓力,為完成指標,需積極拓展客戶資源,高溫等極端天氣下也可能外出作業。
從銀行內部考核機制看,存款業務是重要考核項,直接與員工績效、晉升掛鉤。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基層管理者表示,考核壓力傳導至一線,員工為保住收入、爭取發展機會,不得不全力沖刺業績,“尤其是季度末、年末節點,任務重時,員工加班、外出拓展成常態” 。
嘗試通過社交平臺及相關渠道聯系事件爆料者與家屬,暫未取得直接聯系。但從同類事件處置經驗推測,若事件屬實,家屬后續可能與銀行就工傷認定、賠償等問題溝通。而客戶單位作為事發地,其工作人員若目睹事件過程,或能提供關鍵細節,目前暫未獲取相關有效信息。
依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若涉事員工確因高溫外出拓客猝死,銀行在作業安排上是否合規,有待進一步調查。
勞動法律專家指出,判斷是否屬工傷,需看是否符合“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等情形。若該員工是為工作任務外出,猝死大概率會被認定為工傷,后續需關注銀行是否為員工完善工傷保障流程。
此次事件折射出銀行業基層員工考核壓力與高溫作業保障的矛盾。近年來,雖有銀行在優化考核機制,減少單純依賴存款規模考核,但整體行業生態轉變仍需時間。同時,高溫天氣下企業對員工戶外作業的風險預判與保障措施,也需通過更多案例推動完善,以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截至發稿,涉事銀行及具體事件細節仍待官方進一步披露,我們將持續追蹤調查,及時呈現事件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