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國際生物技術大會暨展覽會(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在美國波士頓召開,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的21000多名參與者。BIO于1993年創辦,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生物技術盛會之一,每年吸引全球頂尖生物制藥公司、投資商和合作伙伴參與,不僅是技術展示的平臺,更是國際合作的橋梁。
在本次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和醫學論壇網獨家采訪了上海泰楚生物技術總經理助理、商務負責人王蒙。上海泰楚生物技術是一家2020年創立于上海臨港的綜合性CRO(合同研究組織),由知名毒理學家馬景博士領銜,專注于提供從藥物發現到臨床前動物實驗的全流程研發服務。通過強化GLP認證能力與垂直領域國際合作,正快速成長為中國本土臨床前服務的新銳力量,尤其為創新藥企提供高性價比的研發支持。
王蒙 | 上海泰楚生物技術總經理助理、商務負責人
全球化突圍:歐美市場的新征程
在全球生物醫藥需求激增的浪潮下,中國CRO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泰楚生物技術以2025年BIO大會為契機,高調亮相,向全球客戶展示其臨床前服務的硬核實力。王蒙在采訪中表示:“我們希望通過BIO向歐美客戶展示我們的競爭力,尤其是動物實驗領域的專業優勢。”近年來,泰楚通過強化實驗室標準化建設與國際認證布局,已在全球化賽道上邁出堅實步伐。中國CRO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創新藥研發的興起和醫藥行業的國際化,CRO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而泰楚正是這一浪潮中的新銳代表。
核心突破:動物實驗“硬核”筑基
泰楚生物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在臨床前動物實驗領域的深厚積累。不同于傳統CRO的全鏈條布局,泰楚選擇在“動物實驗”這一高壁壘環節精耕細作,涵蓋藥效、藥代與安全性評價的全流程服務。王蒙強調:“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動物實驗這一塊,我們可以從藥物發現到體內實驗提供閉環解決方案。”依托毒理學專家馬景博士的團隊,泰楚在小核酸藥物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支持尤為突出,成功吸引了中小型Biotech企業的關注。
相較于行業巨頭,泰楚以更高的性價比與靈活性,精準切入中小客戶的痛點;相較于單一服務CRO,其“發現-合成-體內實驗”的端到端服務模式,則顯著降低了數據銜接的損耗。這種差異化定位,不僅讓泰楚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更為其“出海”提供了獨特優勢。行業數據顯示,全球臨床前CRO市場2024年規模約達150億美元,歐美占據七成以上份額,泰楚的精準定位無疑抓住了這一藍海機遇。
關鍵策略:破壁壘與建合作驅動
全球化之路從來不是坦途,OECD GLP(良好實驗室規范)認證成為中國CRO出海的最大門檻。王蒙直言:“歐洲客戶需要你的實驗室有GLP認證,但中國尚未全面加入OECD數據互認體系,這增加了審計風險。”為此,泰楚正加速實驗室標準化升級,力求突破這一“準入壁壘”。據國家藥監局數據,截至2024年,中國僅約30家CRO機構通過GLP認證,泰楚的攻堅布局無疑為其打開歐美市場鋪平道路。
在合作模式上,泰楚展現出靈活的戰略眼光。對海外藥企,泰楚提供“質量與效率并重”的全流程服務,助力其以更低成本加速臨床前研發。王蒙表示:“我們可以為海外藥企交付臨床前數據與藥物發現解決方案,幫他們節省成本。”對同為CRO的海外企業,泰楚則提出“框架協作”模式,通過分工互補實現共贏。例如,海外CRO專注藥物發現,泰楚承接動物實驗外包,規避認證短板的同時放大自身優勢。這種輕量化出海路徑,不僅降低了進入門檻,更為中國CRO的國際化探索提供了新范式。
尾聲
五年砥礪前行,泰楚生物技術從上海臨港實驗室起步,一路邁向全球BIO大會的舞臺。泰楚生物在中國CRO行業中留下鮮明的足跡,也是本土創新力量的生動體現,正如王蒙所言:“以中國目前的科技實力,我們在全球的占比還不多,但潛力巨大。”
通過本次采訪,我們看到在GLP認證的破局與框架協作的創新驅動下,泰楚正以“動物實驗”為核心抓手,向著國際化突破的目標穩步邁進。未來,我們期待這家新銳CRO為全球藥企帶來高性價比的研發支持,更有望以專業與效率,讓世界見證中國生物醫藥的崛起之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