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重要致信精神,鼓勵全市法學法律工作者聚焦法治建設中的重點難點,推動法治實踐與群眾需求、工作大局同頻共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包頭政法在線”于7月開展全市法學會系統先進典型宣傳,敬請關注。
十五年堅守
護航未成年人成長
在司法領域,有這樣一個特殊的集體,他們以專業與愛心為筆,以法律為準繩,書寫著未成年人保護的動人篇章。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自2009年9月成立以來,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獨立建制的“三審合一”的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已走過十五個春秋,成為守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堅固堡壘。
兩級法院少年法庭全覆蓋
織密司法保護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部署,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行動。在轄區基層法院統一授牌設立少年法庭,加上已有的獨立建制的中院少年庭,成功實現了包頭市兩級法院少年法庭全覆蓋。這一舉措意味著,無論身處何地,未成年人都能享受到更加專業、全面的司法保護,司法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角落。
“三審合一”的特色審判
使未成年司法保護落在實處
包頭中院未審庭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未審庭審理,并制定了《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受理案件范圍》并延續至今。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發展需求放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首位,先后制定了十幾項制度,從圓桌式審判到判后回訪延伸教育,從裁判說理到法官寄語,從探索非刑罰措施到社區矯正服務,從人身安全保護到家庭教育指導等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包括圓桌審判、社會調查、法庭教育、合適成年人參與、心理干預、判后寄語、犯罪記錄封存、判后回訪幫教、人身安全保護、家庭教育等一套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特色審判工作制度,并已形成包頭市兩級法院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常態化”工作模式及 “特殊、優先、雙向、全面”的保護理念;在審判人員的選任上體現了專業化的特點,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熱愛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從事多年未成年刑事、民事審判的女同志擔當,女干警占82%,充分發揮女性特有的細心、耐心、愛心,將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貫穿到每一個案件中,讓涉案未成年充分感受到法官媽媽的關愛 ,全力維護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少年+”品牌引領
凝聚社會保護合力
2024年,包頭中院未審庭創新推出黨建“少年+”及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品牌。在黨建引領下,這個品牌成為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法治宣傳工作的核心力量。圍繞“少年+”品牌,凝聚社會合力,鏈接社會資源,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職能,促進“六大保護”貫通融合、協同發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了全方位的保護網絡。
01
法治副校長:
校園法治的引路人
強化隊伍建設,實現全面覆蓋。包頭中院高度重視法治副校長隊伍建設,精心選派政治素質過硬、法律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且有宣傳教育特長的業務骨干擔任法治副校長。目前,兩級法院已已聘任48人擔任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實現了責任校區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其中,院庭長帶頭擔任法治副校長,占比超過一半。每年,法治副校長開展普法次數近百人次,普法受眾人數近萬人,為校園法治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深度參與校園管理,筑牢安全防線。包頭市兩級法院法治副校長積極投身學校安全管理和預防犯罪等工作。他們與學校緊密合作,共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校園安保措施。定期為師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有效提高了學校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校園安全穩定保駕護航。
健全工作機制,提升履職實效。包頭中院與市教育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法治副校長聘任和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工作任務清單》《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考核評價制度》等文件。這些文件明晰了法治副校長的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了與教育部門、學校之間的長效聯絡溝通機制和常態化信息反饋機制,規范了聘任與管理,極大地提升了法治副校長的履職實效,讓法治教育在校園中生根發芽。
02
未成年人法治宣傳:
少年成長的法治燈塔
送法進校園,精準普法。包頭中院未審庭定期開展送法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舉辦法治講堂、問答互動等法治宣講活動。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以孩子們聽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關典型案例。這種精準普法的方式,讓法律知識真正走進未成年人的心中。
開放法院,沉浸式體驗法律威嚴。開展多主題法院開放日活動,帶領未成年人參觀法庭、訴訟服務中心等場所。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法院的工作環境和法律的威嚴,深刻認識到學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僅在2024年4月份開展的全市中小學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研學實踐活動暨“鹿城少年法院行”活動,兩級法院組織接待40余所學校近2500名未成年人“打卡”法院,“零距離”了解法院工作,“沉浸式”感受司法權威,“多角度”接受法治熏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模擬法庭,親身體驗法律實踐:聯合多所學校組織開展以校園欺凌、人身傷害等校園案件為素材的模擬法庭。讓學生們親身參與角色扮演,由未審庭干警全程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學習了法律知識,還鍛煉了實踐能力,增強了法治觀念。
線上普法,制作普法視頻與動漫:針對未成年人身邊存在的校園欺凌、網絡詐騙、意外傷害等多種隱患,包頭中院在公眾號推出《加油開學季!中級法院普法小課堂》系列視頻,組建法官宣講團錄制《開學第一課》視頻;拍攝《守護少年的你》系列動漫11集。以未成年人喜愛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提升了法治宣傳的關注度,讓法律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遞給未成年人。
以案釋法,用小案講述大道理:堅持以案釋法,利用典型案例開展法治宣傳,發布未成年人審判典型案例。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用“小案”講述“大道理”,讓未成年人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律的適用和后果,增強法律意識。2024年與團市委、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國家安全主題團日、為青春護航中高考減壓等活動,發布“以案說法,護航小鹿”案例選編;與包頭市法學會聯合發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多渠道推進,實現全方位普法:通過進校園、進社區普法宣講、發出司法建議、制作系列普法動漫、各類普法宣傳冊、微信公眾號普法、召開新聞通報會、法官做客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共建專業實習基地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推進未成年人普法宣傳工作。多年來,包頭市兩級法院普法范圍覆蓋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多所學校,涵蓋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將未成年“預防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推動了依法治校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榮譽見證成就
砥礪前行再出發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包頭中院未審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2019年被共青團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稱號;2024年在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上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在自治區和市級層面,也多次榮獲各類榮譽,如2013年被內蒙高院授予“全區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2014年被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授予“青少年維權崗”、2017年被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辦公室授予“自治區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先進集體”、2020年被內蒙高院確定為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試點法院;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被包頭市授予“青少年維權崗”稱號、2014年被包頭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典型三等獎;2018年在第三屆司法大數據專題協作研究中,包頭中院少年庭參與完成的《關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以內蒙古法院審判實踐為視角》司法調研課題,獲評最高人民法院服務政府機關決策組二等獎;2023年包頭中院少年庭與高院審管辦、民一庭以及包頭中院審管辦共同完成的司法調研文章被內蒙高院評為優秀課題研究成果;2024年一篇未成年刑事判決書在全國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優秀裁判文書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過往征程已成序章,榮譽見證奮斗足跡,前路征途雖遠且長。往昔守護未成年人之路已鐫刻足跡,未來未成年人保護征程仍滿滿無垠。我們將始終銘記“護佑花蕾、守望成長”的初心使命,恪守法律準則,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專業的舉措,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加堅實的司法保障,在未成年人保護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來源:包頭政法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