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館要實事求是開展參觀預約工作,能夠確保安全并具備錯峰、分流條件的場館,原則上可以取消預約限制;對確需預約的場館,應發布預約規則、參觀須知等,并精簡預約內容,簡化預約流程,同時保留人工窗口、電話預約等服務渠道,保障不同群體參觀權益。
博物館預約難,緣于近些年各地的“文博熱”。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4.3萬個、教育活動51.1萬場,接待觀眾14.9億人次。逛博物館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少人“為一館,奔赴一座城”。不僅如此,每逢寒暑假,家庭游、親子游、研學游迎來高峰,博物館這類室內文化場館相對更受歡迎,自然是一票難求。如今,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旨在更好滿足游客的文博需求,進一步提升文旅體驗。
免預約不是“免服務”,而是服務的新起點。取消預約限制,意味著博物館將向更多公眾敞開大門,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更多人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文物、感受歷史。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參觀人數增加、運營管理難度上升等問題。因此,在取消預約限制的同時,仍需注重細節管理。比如,適當延長開館時間、完善現場秩序疏導、健全游客反饋機制等,從而有效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
當然,免預約也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博物館,應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對于體量較小的博物館,取消預約限制是服務的“更優解”,而對于參觀需求量遠大于承載量的文博場館,則需合理分流、優化退票機制等。
其實,無論免預約與否,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文博服務,都需要以更精細化的管理作為支撐。同時,增加文化資源的有效供給。如此,才能真正改變博物館一票難求的局面。(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