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藏于杭州博物館的戰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距今2500多年。
世界上第一塊芯片由德州儀器公司工作的基爾比成功研制,距今60多年。
水晶與芯片,看似云泥之別,核心元素都是硅(Si)。
一個是自然饋贈的“大地寶石”,一個是現代科技的“工業糧食”,正在東海大地上“元素同頻”。
連云港東海縣,是“世界水晶之都”,也是全國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硅產業集群。
從硅材料到碳纖維,從“賣材料”到“賣方案”,連云港的新材料產業正在“升維”。
2016年,東海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水晶之都”稱號。
東海縣,確實不負“世界水晶之都”之名。
數據顯示,東海水晶城是全球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場,匯聚7000余家商戶,2024年水晶制品年產量達4.5億件,交易額突破460億元。
東海縣水晶總儲量約30萬噸,占全國的70%以上。
東海本地對水晶的發現和利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改革開放后,東海人紛紛興辦水晶飾品廠,逐步構建起覆蓋原石采購、創意設計、生產加工、收藏展示、市場營銷、電商平臺、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現代水晶產業鏈,成就“世界水晶之都”。
東海水晶城
水晶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礦物,是石英的一種“優質變種”。
石英屬于二氧化硅(SiO?)的結晶礦物,自然界的儲量更大,僅東海一縣的儲量約3億噸,居全國之首。
在現代工業體系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石英,經過提純后,成為半導體、光伏、光通信等高科技領域的關鍵基材。
水晶
既然石英的作用如此重要,東海能否在水晶之外,找到第二條產業之路?
其實,東海對硅產業的現代開發,幾乎與水晶產業同步。
早在1996年,原國家科委就批準東海硅產業為國家級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
2008年,東海硅產業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基地。
2010年,東海硅產業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
2024年,東海縣硅材料產業集群入選江蘇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目前,東海縣集聚了全國85%的石英材料生產企業,擁有600多家硅工業企業,構建了國內以石英為主、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硅產業集群。
其中,高純石英砂、石英玻璃器件以及熔融石英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90%、80%和70%以上。
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 圖片來源/太平洋石英官網
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硅材料創新30年,自主研發出高純石英砂提純技術,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掌握高純石英砂量產技術的企業。
智疆航空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以高純熔融石英為原料生產石英陶瓷型芯,并成功應用到航空發動機渦輪空心葉片的企業。
從石英砂、碳化硅,再到石英陶瓷、光伏組件,東海生產的硅系列產品達上千個品種,源源不斷地供應全國。
傳統水晶產業屬于消費型輕工業,硅產業則是科技驅動型新材料產業。
前者主要面向消費端,后者為國內的光伏產業、信息產業提供了堅實的材料支撐。
東海硅產業的知名度雖然遠不及水晶產業,但重要性已遠超前者。
東海從水晶產業到硅產業的轉型,是一場從“輕工業飾品加工”到“戰略型硅新材料”的跨越式升級。
東海的硅產業,是連云港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的縮影。
2021年,正解局在《造大飛機要用的碳纖維,中國能否打破美日壟斷?》一文中,介紹了中國碳纖維產業的突圍。(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碳纖維具有比重輕、結構強度高、抗腐蝕等顯著優勢,廣泛應用于汽車、航天、建筑、運動器材等各個領域,被譽為“新材料之王”。
文中提到,萬噸碳纖維生產線在西寧正式投產,是我國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投產后高性能碳纖維的單線年產能有望達到3000噸。
這個萬噸碳纖維生產線是由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
中復神鷹公司,便是連云港孕育的高科技企業。
2006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的張國良創立中復神鷹,立志“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2007年,中復神鷹實現產業化生產的第一批碳纖維下線;2008年,建成千噸SYT35(T300級)碳纖維生產線并穩定生產。
中復神鷹碳纖維生產線
2009年至2012年,中復神鷹逐個攻克了“干噴濕紡”碳纖維的核心技術難題,成功實現了產業化,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目前,中復神鷹系統掌握了T700級、T800級、M30級、M35級千噸級技術以及T1000級、M40級百噸級技術,建成了國內首條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在國產碳纖維市場占有率累計保持在50%以上。
連云港碳纖維產能,位居全國第一。
碳纖維的領先,又進一步鞏固了連云港在高性能纖維產業領域的地位。
比如,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采用干法紡絲工藝生產聚酰亞胺纖維的企業。
聚酰亞胺纖維年產能為2000噸,應用于高溫過濾氈、飛行員抗壓服、消防員滅火服、搶險救援服、各式防護頭套等制品。
位于連云港的盛虹化工新材料,總投資約216億元,規劃建設年產70萬噸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年產5萬噸高端聚烯烴以及環氧丙烷、苯乙烯及多元醇等項目。
盛虹化工新材料項目
目前,第一套EVA設備已于2024年10月27日正式投入生產,第二套設備進入試生產環節,而第三套設備正處于緊張的施工建設階段。
全部達產后,連云港的EVA總產能將達到每年100萬噸,躍居全球第一。
2024年,連云港新材料實現產值891億元,已經成為我國的新材料產業高地。
今年4月,連云港新材料產業專項母基金成功備案登記,基金規模10億元。
該基金由省級戰新母基金、市投資基金以及相關市、縣(區)屬國企共同出資設立,采取“母子基金+直投”的方式,引領帶動金融機構、產業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加快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和投資轉化,將為連云港市新材料企業注入活力、持續賦能。
國家級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
更早之前,連云港率先組建了國家級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國內首家的國家級硅材料檢測中心及硅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
連云港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是資源稟賦、技術創新、資本賦能等多重聯動的結果。
除此之外,更吸引正解局的是,連云港新材料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聯動。
新材料產業的上游,連接著礦產、石油化工產業,下游則連接著復合材料及制品產業。
以碳纖維為例,其上游原材料是丙烯腈,占碳纖維原絲成本的60%以上。
連云港徐圩新區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盛虹煉化、衛星化學可提供充足的丙烯腈。
連云港徐圩新區
多年來,盛虹石化成為中復神鷹所需丙烯腈的重要供應商。
2023年,雙方簽署原材料合作協議,在丙烯腈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就近取材,不僅增強了碳纖維生產的原料供應可靠性,還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石化、新材料雙鏈的韌性。
正解局注意到,連云港新材料產業的正在向下游延伸。
從全球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律看,單純的“材料供應”環節利潤薄、話語權弱,易受上游原料價格波動和下游客戶需求變化的沖擊。
反觀下游,風電葉片、碳纖維自行車、半導體硅片、光伏硅片等市場前景廣闊。
多晶硅片精加工技術車間
作為海濱城區,連云港市連云區自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擁有2280平方公里海域、6.3萬畝沿海灘涂,年均日照時數全省領先,風能資源豐富,新能源發展有比較優勢。
連云港正加快打造東部沿海“核光風儲氫”一體化發展的國內知名新能源產業基地,也為新材料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
依托“一帶一路”陸海交匯樞紐地位優勢,連云港的新材料下游產品可快速輻射長三角、珠三角及海外市場。
近年來,連云港圍繞新材料產業持續強鏈補鏈延鏈,逐步衍生出紡織、風電葉片、碳纖維自行車、碳芯電纜、光伏等下游產業鏈。
#中復碳芯 電纜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碳纖維復合材料拉擠板材、碳纖維復合芯導線,以及各類特種導線和高端拉擠復合材料制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輸送、橋梁建設、工程機械等領域。
連云港#中復連眾 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風電葉片制造基地,研發的90米級海上葉片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單支重量較傳統產品減輕30%,卻能抵御17級臺風沖擊。
#日出東方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企業,靠太陽能熱水器起家,業務已拓展至空氣能熱泵和清潔電能(光伏+儲能+充電),致力于成為低碳系統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
日出東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產品 圖片來源/日出東方官網
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對推動我國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的連云港,不僅是優質新材料的“供應池”,更將成為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
從“賣材料”到“賣方案”,連云港新材料產業正在“升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