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參議院投下關鍵一票,“大而美法案”突破立法程序的最后關卡,距離正式生效僅剩一步之遙。與此同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這份法案而分道揚鑣、公開決裂的事件引發全球關注。兩位大佬在社媒上甚至開始互相威脅,誓要斗到底。
這場沖突的導火索直指法案中關于新能源產業的條款。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領軍人物,馬斯克對法案中削減電動車購置補貼、限制清潔能源項目財政支持的條款反應激烈。他在6月30日發布的社交媒體動態中直言:“任何投票支持擴大債務規模的議員都該感到羞愧,我會確保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承擔政治后果。”
面對馬斯克的猛烈攻勢,特朗普迅速發起反擊。美國總統在自創社交平臺發文稱,馬斯克獲得的政府補貼可能創下歷史紀錄,如果沒有納稅人資金輸血,他的火箭工廠和電動車帝國早該關門歇業了。
要理解馬斯克為了新能源補貼,寧愿徹底得罪美國總統的底層邏輯,必須透視馬斯克的人生追求。
當財富積累突破臨界點后,這位科技狂人將人生目標錨定在兩個超越商業的維度:構建人類太空文明的基礎設施,以及推動全球能源體系向清潔化轉型。“大而美法案”針對美國新能源產業的打壓恰恰觸及馬斯克想要實現的兩個終極目標。
在能源轉型層面,法案擬議的補貼退坡將直接沖擊特斯拉的市場競爭力。作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美國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本就受低油價制約,若失去政策杠桿支撐,特斯拉可能面臨需求斷崖式下跌。
這種沖擊已顯現在財務數據中,2025年首季度特斯拉營收同比萎縮9.2%,凈利潤暴跌70%。更嚴峻的是,多國市場因馬斯克支持特朗普的政治立場發起抵制,進一步加劇了銷售困境。
每少賣出一輛電動汽車,馬斯克致力于讓清潔能源替代石油的夢想就會更遙遠一些。試想,都沒人購買用電力作為燃料的商品,怎么可能讓全世界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呢?
更大的沖突潛藏在對馬斯克太空夢的打擊之中。馬斯克旗下企業存在微妙的資金聯動機制:特斯拉持續盈利為SpaceX提供研發彈藥,股權質押又為星艦項目輸送現金流,若電動車市場持續萎縮,不僅會打斷SpaceX的資本鏈,更可能摧毀其“火星殖民計劃”的融資根基。
航天產業特有的長周期、高風險特性,決定了沒有持續現金流支撐,再宏偉的太空藍圖都將成為鏡花水月。
取消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導致特斯拉業績下滑與股價下跌,馬斯克原本可以用于支持太空事業的資金減少,拖累SpaceX的研發。最極端的情況是資金鏈斷裂導致“火星殖民夢”徹底擱淺。
因此, 特朗普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轉向,在馬斯克看來無異于釜底抽薪。
這位政策制定者似乎忘記,正是其執政期間與馬斯克的政治結盟,才讓大量馬斯克的粉絲從中立選民甚至哈里斯的支持者為自己投票。如今“大而美法案”不僅未兌現支持馬斯克實現理想的競選承諾,反而要砍掉馬斯克商業帝國的輸血管,這種背叛感加劇了雙方的矛盾烈度。
這場對決的本質,是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的激烈碰撞。馬斯克展現的不僅是商人逐利本能,更是技術狂人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執念。
當政策風向可能將其從“歷史變革者”降維為“富有的平庸者”時,這位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癥的科技天才,選擇用最激烈的對抗姿態捍衛人生理想。
隨著法案進入最終沖刺階段,這場沖突已超越簡單的政策分歧,演變為關乎人類未來圖景的意識形態之爭。
馬斯克深知,若任由補貼退坡成為現實,不僅意味著特斯拉股價可能持續承壓,更標志著其畢生追求的兩大愿景將失去最關鍵的推進器。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馬斯克正以近乎偏執的堅持對抗白宮,一旦失敗就將徹底失去成為舉世無雙圣賢的可能。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