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7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了自2022年9月以來首次通話,時長逾兩小時。
克里姆林宮稱,雙方表示一致支持僅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以及中東地區其他沖突。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表示,馬克龍在通話中還呼吁在烏克蘭停火并就結束俄烏沖突啟動談判。
在俄烏沖突持續、中東局勢緊張的背景下,此次通話被視為雙方的“破冰”接觸。還有輿論認為,此次通話真正拉開了俄烏和談的序幕。
就烏問題進行博弈
法國是烏克蘭在歐洲的重要支持者之一。通話中,馬克龍明確呼吁在烏克蘭實現停火,并啟動結束沖突的談判。
根據法國總統辦公室的表述,馬克龍表示了法國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支持”,認為烏克蘭應自主決定是否接受領土讓步。
但這顯然與俄羅斯的核心訴求相悖。通話中,普京要求烏克蘭接受“新的領土現實”,包括俄羅斯對烏東四州及克里米亞的控制,且俄烏之間的任何和平協議都應具有“全面和長期的特征”。
另外,普京再次強調,烏克蘭危機是西方國家政策的直接后果,它們不僅在烏克蘭建立反俄站點,還縱容烏克蘭侵犯俄語居民的權利,西方持續軍援只會延長戰爭。
長達兩個小時的通話中,雙方在核心議題上仍存根本分歧,但同意繼續保持溝通,以協調立場,并約定近期再次進行通話。官方還表示,此次會談富有實質性內容,兩人的對話“進展順利”。
消息人士還透露,馬克龍在與普京通話前后均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了立場協調,事后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此進行了討論。外界評論,法國正試圖在美俄烏之間扮演橋梁角色。
2022年,馬克龍曾多次致電普京,并在沖突升級前親赴莫斯科會談。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兩人在2022年9月進行了一次通話,卻因“記者旁聽風波”導致對話中斷,直至現在才重啟。
伊朗問題存有共識
在伊朗問題方面,兩國領導人達成部分一致——支持僅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以及中東地區其他沖突。
雙方都認為伊朗應繼續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其中,普京指出,有必要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馬克龍則強調,伊朗必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合作。
但據2日最新消息顯示,伊朗已批準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原因是考慮到以色列和美國侵犯伊朗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和平利用核設施。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起大規模空襲,伊朗隨后用彈道導彈和無人機反擊。隨后事態升級,特朗普在21日證實美軍空襲了伊朗三處核設施。作為回應,伊朗軍方23日向美國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了導彈。24日,根據美方宣布的時間表,以伊停火。
馬克龍的試探
俄法兩國上一次的正式高層接觸要追溯到去年4月。當時,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與法國防長勒科爾努進行了關于安全議題的電話會談。在此背景下,普京與馬克龍的本次通話被外界賦予“破冰”意義。
過去,馬克龍一直主張以強勢姿態與俄羅斯對話。然而,上周北約峰會再次暴露出“特朗普沖擊”下北約的深刻裂痕。特朗普政府一邊尋求強推烏克蘭和平協議,一邊把維護和平協議的主要責任推給歐洲。美國對北約安全承諾的搖擺態度愈發讓歐洲官員們感到擔憂。
輿論認為,馬克龍此次主動出擊,既是對歐洲戰略自主的一次關鍵試探,還可能預示著真正的俄烏和談進程拉開序幕。
然而,歐洲推動“戰略自主”仍受三大現實挑戰掣肘:軍事能力依賴美國、財政資源緊張、東西歐國家在安全理念上的分歧。其中,法德主張推進“歐洲防務一體化”,中東歐國家則堅持依賴美國。
外界還指出,馬克龍至今還未排除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可能性,展現出法國在俄烏問題上的戰略靈活性。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北約峰會后,普京與馬克龍久違地聊了,釋放啥信號?》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曉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