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日這天,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闖進了南海,艦長隨即撂下狠話。
誰能想到,這位叫詹姆斯·布萊克莫爾的英軍艦長竟然敢公開叫囂,說什么不排除直接穿越臺灣海峽,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這家伙的底氣到底從哪來?咱們又該怎么回敬這種挑釁?
作者-彤
嘴硬背后的心虛
艦長威脅穿越臺海這事兒,聽著唬人,其實水分不少。
這位詹姆斯·布萊克莫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臉嚴肅地宣稱航母打擊群進入印太地區后沒有確認具體的航行路線。但緊接著話鋒一轉,竟然說出"不排除穿越臺灣海峽"這樣的話來。
說白了,這就是典型的色厲內荏。你仔細琢磨琢磨,什么叫"不排除"?這明明就是給自己留退路呢。真要有底氣,直接說"我們就要穿越臺海"不就完了?偏偏用這種模棱兩可的表述,擺明了是心里沒底。
更有意思的是,英國人這次帶來的這支所謂"強大艦隊",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確實能搭載24架F-35B戰斗機,聽起來挺唬人。可問題是,這艘航母剛服役沒幾年,實戰經驗幾乎為零。
再看看護航的艦艇,除了英國自己的幾艘軍艦,其他都是拼湊來的七國聯軍。
英國人這是急了眼了。脫歐之后,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存在感直線下降,軍費開支更是捉襟見肘。這次組織航母打擊群遠征亞太,說是展示實力,其實更像是在做最后的掙扎。
畢竟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現在連家門口的事情都管不太好,還要跑到萬里之外來刷存在感,這種虛張聲勢的背后,藏著更深層的法理算計。
紅線不是說著玩的
臺海是什么地方?那就是中國的內海!這可不是什么國際爭議水域,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詹姆斯·布萊克莫爾這家伙敢放出這種狂妄言論,要么是對國際法一無所知,要么就是故意挑釁。
從法理角度講,臺灣海峽的地位清清楚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沿海國對其領海享有主權。臺灣海峽最窄處僅130公里,完全在中國領海范圍內。
任何外國軍艦要想"無害通過",都必須嚴格按照國際法行事。可英國人嘴里的"不排除穿越",明顯不是什么無害通過,而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
誰要是敢在這里撒野,那就是找抽。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的回應已經說得很明白:"南海應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我們希望有關國家多做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炫耀武力,興風作浪。"這話聽起來客氣,其實是在劃紅線。
解放軍在臺海的部署密度和反制能力,早就不是英國人能夠想象的了。
從福建沿海的導彈基地,到海南島的潛艇部隊,再到南海諸島的雷達陣地,整個南海已經被編織成一張嚴密的防護網。英國人那24架F-35B在這張網面前,充其量就是送菜的。
更不用說,解放軍海軍的雙航母編隊早就在南海常態化巡航。遼寧艦、山東艦的海空協同作戰能力,配合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導彈,形成了完整的區域拒止體系。
英國人要是真敢踏進這片水域,等待他們的絕不是什么溫和警告。當然啦,英國人敢這么跳,背后肯定有人撐腰。
拉幫結派的小算盤
美英這對"特殊關系",現在是抱團取暖了。你看這次英國航母遠征亞太的時間點,正好趕上美國在中東焦頭爛額的時候。
6月27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剛剛下令制定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放話要再次轟炸伊朗。
這就是典型的戰略分工。美國人忙著在中東收拾伊朗,沒空分身來東亞找中國的麻煩,于是就讓英國這個小弟出來代班。反正英國人也需要刷存在感,兩家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更搞笑的是,英國人竟然還翻出了1971年的《五國聯防安排》。連冷戰都結束這么多年了,還在做大英帝國的春秋大夢。這個協議的成員包括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說白了就是當年英聯邦的殘羹剩飯。
現在英國想通過激活這個冷戰遺產,為自己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披上一層"集體防御"的外衣。可問題是,時代變了。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東盟成員國,它們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不是英國。讓這些國家為了英國的地緣政治野心去得罪中國,怎么可能?
英國人這次組織的所謂"多國聯合艦隊",表面上聲勢浩大,實際上各懷鬼胎。加拿大、挪威、法國這些國家派軍艦來,更多是出于盟友義務,而不是真心想跟中國過不去。
真到了關鍵時刻,這些"盟友"跑得比誰都快。可惜啊,時代變了,中國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誰怕誰還不一定呢
山東艦這時候訪問香港,時機選得那叫一個絕。7月3日到7日,正好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日前后。這哪是什么巧合,明明就是在告訴某些人:看清楚現實。
英國人可能還在懷念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輝煌,殊不知香港早就回到了祖國懷抱。1997年那會兒,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摔了一跤,那一跤摔掉的不僅是她個人的顏面,更是整個大英帝國的最后體面。
現在的中國,早就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弱國了。福建艦即將加入海軍序列,第四艘航母也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中。
解放軍海軍從近海防御向遠海護衛的戰略轉型,讓中國有了在更大范圍內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南海是咱家門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那么容易。
中國與東盟國家推進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瀾湄合作機制的深化,都在構建著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安全架構。英美想要插手南海事務,越來越找不到合適的抓手。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區域影響力已經深深扎根。從"一帶一路"倡議,到RCEP自貿協定,再到各種多邊合作機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利益紐帶越來越緊密。
英國航母即便部署8個月,也難在南海扎根。這些國家心里都有明白賬:得罪中國的代價,遠比配合英國的好處要大得多。
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結語
說實話,看著英國人這副急赤白臉的樣子,我就想起了那句老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問題是,現在的英國還算是駱駝嗎?倒更像是一只想要重現當年威風的病貓。
真正的實力從來不靠嗓門大小,而是看你敢不敢真刀真槍地干。英國艦長的威脅聽起來嚇人,實際上卻暴露了西方世界面對中國崛起時的焦慮和無奈。從殖民時代到今天,歷史的車輪已經轉了一圈,該輪到中國人說話了。
你覺得英國這次敢真的穿越臺海嗎?還是只是嘴上說說過過癮?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