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繼巴赫之后,柯絲蒂?考文垂當選為新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同樣是在這天的線上記者發布會上,考文垂表示,預計于今年11月開啟訪華行程。她還說,對此次行程充滿期待。
按照網友們的推測,考文垂此行,怕不是要與咱們洽談再次承辦奧運會的事宜?話說接下來我國會再次舉辦奧運會嗎?國際奧委會青睞中國的原因又是什么?
中國要再次挑起奧運會大梁?
熟悉考文垂的人都知道,她與中國淵源頗深。此前,也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考文垂曾代表津巴布韋參加游泳比賽。
在整個賽季,她一共獲得了1金3銀,可謂是碩果累累。因此她此次訪華,也算是回了一次“榮耀的故鄉”。
根據相關人士的推測,考文垂這次訪華的其中一個目的,可能就是與中國探討未來的奧運合作事宜。換句話說,她希望中國能再次“接單”,挑起奧運會的大梁。
那我國接下來會不會再次承辦奧運會呢?
此前確實刺激了經濟發展
在短期內,官方其實并未表態。至于中長期來看,或許我國會有承辦奧運會的意愿。但最終承辦與否?還得看后續發展趨勢。
那么問題來了,為啥在短期內我國沒有舉辦奧運會的動力呢?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刺激已大不如前。
眾所周知,在2008年之前,我國還屬于“基建毛胚房”時代。那時候的高樓大廈、高鐵、跨海大橋等,還處于起步階段。
恰逢那時候我國GDP增速迅猛,幾乎年年都有10%以上。為此,國家干脆投入28億美元,直接用于奧運場館的建設。在此期間,又順帶投入了400億美元,用于北京等城市的基建。
一時間,水泥、鋼筋、裝修、農民工等,各行各業紛紛崛起。不僅帶動了基建就業,還拉動了服務業、旅游業等。總之,通過這場奧運會,我國確實狠狠的刺激了一把經濟。
最關鍵的是,不光經濟得到刺激,咱們還通過奧運會把經濟增長曝光給了全球,可謂是一箭雙雕。
要知道,在2008年以前,各國對于中國的印象,依舊是貧窮落后。尤其是許多歐美人,一度認為中國和印度一樣。
直到來了中國以后才發現,中國的發展速度驚人,幾乎一天一變。于是乎,在各國媒體的聚光燈下,一場屬于中國的獨舞,驚艷了全世界。
中國已無需奧運會證明自己
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該基建的,已經差不多基建完了。咱們的經濟重心,已經慢慢轉向了外貿和內需。
在這個過程中,一帶一路大計劃,正在持續推進中;而互聯網上的各大平臺,也都在聚焦小商品經濟;就連造車行業,都慢慢蓋過了房地產。
就這樣,在一鯨落而萬物生的趨勢下,以大基建時代為主旋律的城市規劃體系,慢慢進入了平緩期。既然城市基建都放緩了,那么再舉辦盛大國際賽事,性價比就不高了。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如今的中國,已經無需奧運會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了。像以前的話,窮是真的窮,所以發展起來后,就得改變外人對咱們的成見。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國的航空航天、5G技術、人工智能、電商平臺、無人機等,哪一個不是超英趕美?還有航母、055萬噸大驅、六代機等大國重器,更是耀眼非凡。
作為一個典型的工業克蘇魯,咱們的大國地位已然確立。既然都有硬實力了,那就無需再通過奧運會來演繹自己了。你不敢承認我的強大?那就是你的問題。
就這樣,隨著國內開始忙經濟、忙民生、忙強軍,大家對于奧運會的熱情,也就慢慢消退了。
為何國際奧委會如此青睞中國?
然而,中國對奧運會不感興趣,但國際奧委會可不這么想。
這些年來,國際奧委會前主席巴赫,就曾多次盛贊北京奧運會,說它“無與倫比”。言外之意就是:“你的奧運會舉辦能力這么強,要不然再舉辦一次唄?”
現如今,巴赫的接班人考文垂,也興致勃勃的開啟了訪華歷程。其行為動機,不言而喻,無非就是為了讓中國再度挑一次大梁。
相反,隔壁印度就出現了奧運申請怪圈。
從2010年開始,印度向國際奧委會一連申請了十幾年。然而,每次都被國際奧委會給駁回了。由于駁回理由多種多樣,以至于印度申請代表都開始變得懷疑人生。
當然了,中印的待遇差距之懸殊,這也很好理解。
首先,中國在賽事方面的動員組織能力確實不錯。無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咱們的各方面流程,都設計井井有條。
從奧運村籌建、場館技術設備調試,到賽事安排、媒體轉播等,個個操作都是熟能生巧。一場賽事下來,讓參與者如沐春風。
相反,隔壁印度就比較拉垮了。關于這一點,2010年在印度舉辦的英聯邦運動會,就說明了一切。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運動員宿舍里幾乎全是垃圾,參賽隊還得主動出資雇人打掃衛生,才敢繼續住下去。
此外,像場館倒塌、橋梁斷裂等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最關鍵的是,當地的官方和承包商,也貪污嚴重。最初設計的3.5億美元預算,最后居然足足花了50億美元。
可見,印度在賽事承辦這方面,確實埋汰到了一定境界。既然中印兩國的表現,已經成了運動賽事承辦的兩個極端。那么國際奧委會熱衷于選誰?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中國有現成的硬件設施
除了組織能力出色以外,咱們現有的硬件基礎也十分給力。像鳥巢、水立方等基礎設施,早已建好擺在那里,你直接用就行。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基礎設施早已經過了智能化改造,比如5G覆蓋、低碳運營等。
像2022年北京冬奧會,更是增加了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這類新奇玩意兒。
有了這些“高端裝置”的加持以后,咱們的賽事硬件設備,幾乎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了。
正所謂冬夏皆可用,冷熱無所懼。當你在北京真正體驗一場賽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規模恢宏”可不是說著玩玩的了。
拋開北京這種“雙奧之城”不談,其實咱們的廣州、上海、成都等城市,也都有大型體育中心。
比如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廣州天河體育場,就曾承辦過世錦賽、大運會等賽事。像這些地方,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滿足奧運會的基本需求。
在此期間,如果再聯合港澳一起承辦的話,說不定還能整合香港啟德體育園、澳門蛋體育館等設施。在這種情況下,賽事規模可就大到空前絕后了。
總之,有了這些現成的基建,再加上前兩次舉辦的經驗。當這些優勢一一疊加起來以后,國際奧委會真的很難不愛中國。你不來中國辦比賽?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未來可能的奧運會形勢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問了,咱們未來真的會再辦奧運會嗎?還是說就此止步?
嚴格來講,我國短期內確實沒有承辦奧運會的強烈意愿,而且國家一點宣傳動作都沒有,可見興趣之渺茫。
倘若真要再次申辦的話,專業人士推測,時間可能為2036-2040年。因為在2027年,就會確定2036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所以再等兩年,咱們就知道國家到底想不想辦奧運會了。
或者說,那時候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并不在北京,而在上海、廣州等地。正所謂雨露均沾嘛,咱們已經成就一個“雙奧之城”了,完全再造一個新的“單奧之城”。
當然了,針對奧運會賽事舉辦,其實還有一種更為新穎的方式,那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些年來,為了擴大奧運會的參與度,國際奧委會已經允許在多個城市,同時舉辦奧運會。
比如2026年冬奧會,意大利就打算在多城進行聯辦,其中包括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利維尼奧、博爾米奧等城市。
除了2026年冬奧會以外,像2030年冬奧會、2032年夏季奧運會,也都打算開展多城聯辦模式。
目前澳大利亞、瑞士等國,已悉數提交了多城聯辦方案。預計在不遠的將來,奧運會賽事可能就會遍地開花了吧。
如有可能的話,未來我國,或許也會開展多城聯辦模式。比如開展京津冀+東北+內蒙奧運會,或者粵港澳大灣區奧運會,亦或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的江南奧運會。
當這些城市群全部加入奧運體系以后,未來說不定就是全國一片皆奧運了。
再往大了講,如果能實現跨國聯動的話,比如給周邊國家分配一些奧運承辦任務,說不定到時候印度、東南亞等國,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閃光點。
真到了那個時候,奧運會就不是一場簡單的國際賽事了,而是一場人類運動大狂歡。
正所謂聚水成河,積土成山。當80億人一起玩同一場游戲的時候,那炫酷且宏偉的規模,就不是我等凡人能想象的了。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國際奧委會新任主席考文垂期待再訪中國】
中國青年網【國際奧委會主席候選人“瘋狂新構想”:五大洲五座城同時辦奧運】
盛世體育【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中國準備好了嗎?杭州、大灣區等都有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