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空軍一號引擎轟鳴、即將載著美國總統特朗普飛向北京的最后一刻,他拋出了一則“重磅消息”:已為TikTok物色到潛在買家,黑石、網紅MrBeast、甲骨文等名字赫然在列。這出精心設計的“起飛前懸念”,瞬間引爆全球輿論場。
表面是商業交易,背后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圍獵。
TikTok在美國的磨難,絕非始于今日。拜登政府早已祭出“不賣就禁”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試圖用立法利刃強行切割這個來自中國的“現象級應用”。
而特朗普,這位曾揚言封禁TikTok的前總統,重新上臺后卻玩起了“貓鼠游戲”——三次延長出售期限,卻始終未動真格撤銷那柄懸頂之劍。其真實意圖昭然若揭:以持續高壓,迫使中國在數據安全與核心利益上讓步,為美資收購“開綠燈”。
為何特朗普對強賣TikTok如此執著?難道他不知封禁的代價?
事實是,他比誰都清楚封禁的惡果。TikTok在美國絕非“非法存在”,它是憑硬實力從硅谷巨頭叢林中殺出的黑馬,重塑了全球社交版圖。強行封禁,無異于自毀美國精心包裝的“自由市場”金招牌,將寒了全球投資者的心——誰能保證自己不是下一個TikTok?
更深層的是利益算計。封禁得罪的不僅是中國,更會得罪平臺上1.7億美國用戶,其中大量是特朗普亟需爭取的年輕選民。更遑論TikTok背后龐大的創作者生態和就業鏈條,封禁帶來的經濟損失與政治風險,特朗普豈敢輕易承受?
當特朗普高調宣布將攜美國商界領袖訪華,意在為美國企業“拿下大單”之時,TikTok的命運便成了中美博弈棋盤上一顆敏感而關鍵的棋子。此刻若對TikTok痛下殺手,無異于在訪華前親手撕毀互信根基。
特朗普團隊深諳此道——一邊揮舞“封禁”大棒制造恐慌,一邊又“適時”拋出買家名單展示“解決誠意”。這本質上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勒索”,企圖將TikTok的生存權轉化為訪華談判桌上的重量級籌碼。
面對美方步步緊逼,中國外交部以“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四個詞亮明立場。這12個字,如定海神針,直指問題核心。
美方對TikTok的圍剿,根源是其無法在短視頻賽道上以產品實力取勝。美國本土企業未能復制TikTok的成功秘訣,便訴諸政治強權。這種打著“國家安全”旗號,行貿易保護之實的做法,正是對“公平”“公正”原則的粗暴踐踏。中方倡導的“開放”與“非歧視”,恰恰是對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基石的捍衛。
從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貿易到今日TikTok遭遇的“數字圍獵”,西方“商業服從政治”的邏輯從未改變。特朗普登機前拋出買家名單的舉動,如同舊帝國劇本的現代翻版。
然而時代已變。TikTok背后是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崛起與規則自信。當美式霸權遭遇“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中國主張,一場新舊秩序的碰撞已然展開。
特朗普精算過的每一步,既暴露了美式市場邏輯在政治干預前的脆弱性,更反襯出中國原則立場的時代價值——在數據與資本流動重構全球秩序的十字路口,TikTok的命運早已超越商業范疇,成為檢驗未來國際規則成色的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