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車機大屏淪為廣告位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2025年5月27日,某汽車品牌未經車主同意,向48萬老車主的車機系統強制推送全屏彈窗廣告,導致導航信息和360影像被遮擋,部分車主險些因倒車影像受阻發生事故。
車主質疑品牌方侵犯隱私和物權,甚至可能違反《廣告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因其未提供一鍵關閉功能且干擾駕駛安全。
事實上,車機廣告已成為車企在市場競爭加劇下的“創收新路徑”。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的下降,車企利潤空間被壓縮,不得不通過車機廣告補充收入。
三刀認為,車主對車機廣告的抵觸,本質上是對物權邊界的捍衛。
其實,該事件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者完成購車行為后,車企是否仍有權通過遠程控制干預私人財產的使用場景?
眾所周知,在駕駛場景中,任何對視線的遮擋、對操作的干擾都可能轉化為致命風險。
像開封車主王女士就曾因廣告遮擋導航錯過高速出口多繞15公里,而這樣的案例也絕非孤例。
更可怕的是,有些車企甚至將廣告推送與駕駛行為深度綁定:
比如監測到用戶踩剎車時彈出保險廣告,甚至計劃在擋風玻璃上實現全息廣告,這種將商業利益凌駕于生命安全之上的操作,無異于在方向盤前埋下重大的安全隱患。
就算是企業面對硬件利潤被壓縮,不得不轉向軟件增值,但這種轉型也不應以犧牲用戶的權益為代價。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車企要鋌而走險呢?
原來,車機開屏廣告的千次曝光收益有些能到15-30元,按1000萬聯網車輛計算,車企年廣告直接收益超2億元,間接收益規模可達50億元。
或許,正是這種誘人的商業前景,讓部分車企喪失了基本底線。
這種短視行為,終將讓企業陷入“越推送廣告,用戶流失越快”的惡性循環。
更值得深思的是,當車企以“用戶協議”為由獲取數據權限時,這種建立在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同意”,是否真能構成商業行為的合法性基礎?
即便被律師指出違法,企業也只需道個歉就能全身而退,這種違法成本的低廉,從某種程度上縱容了行業亂象的滋生。
好在幸運的是,消費者的覺醒正在重塑行業規則。
有些車企從設計之初就承諾“車機零廣告”,這些正向案例證明,只有真正尊重用戶體驗的企業才能贏得市場。
所以,當車企沉迷于“百億廣告規模”的誘惑時,不妨聽聽網友的肺腑之言:“我買的是車,不是廣告播放器”。
只有將安全、隱私、體驗置于商業利益之上,智能汽車才能真正駛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不是淪為資本逐利的移動廣告牌。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