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臺灣的網紅“館長”陳之漢登陸后,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接力至“海峽論壇”、并至甘肅等地參訪,大陸官方也一直呼吁兩岸民間交流不能斷;反觀臺灣的綠營持續單方仇中,太陽與北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仇恨終究擋不住交流。
“館長”到大陸參訪,讓兩岸的民間仇恨有稍稍緩和的跡象;馬英九第4度訪問大陸,到福建時說,媽祖大陸來,臺獨他不愛。這幾天包括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發言,主調都是希望兩岸走親走近,可以說,大陸當局很有誠意推動兩岸民間交流。
網紅“館長”陳之漢
兩岸驟然“轉熱”
“賴清德17條”在臺灣內部全面展開兩岸的封鎖肅殺之后,很難想象最近兩岸驟然“轉熱”:同時有網紅“館長”陳之漢的上海行及馬英九率領青年參訪團的大陸行。
一位是熱烈新鮮的每天幾十萬觀眾的直播,“呈現大陸民間實況”,另一位則是氛圍濃厚的示范如何不顧民進黨的兩岸禁令,“合法進行兩岸交流”。賴當局原本處心積慮鎖定,希望撲滅兩岸交流向來最熱烈的每年5、6月,貫穿到校園暑假7、8月的往來,如今已然破功大半。
“館長”訪問上海,不僅在網絡世界掀起超高流量重視,在當地也吸引大批粉絲慕名親睹“阿館”,有大陸民眾提整袋的“茶顏悅色”展現對這位臺灣人的歡迎。國臺辦則祝福旅程順利,歡迎其他臺灣網紅也到大陸走走。
再者,“館長”登陸之旅,一路驚訝連連,他以一貫嗆辣粗礪的風格,批評民進黨長期洗腦,造成他對大陸錯誤的認知和印象;他親眼所見的大陸不但各種建設很厲害,而且兩岸都是同胞,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大陸最美麗的風景也是人!
眼見無法阻擋“館長”登陸,臺方的陸委會酸溜溜地表示,臺灣人無論到大陸旅游還是工作求學都很普遍,字里行間竭力貶低“館長”的登陸價值。
殊不知,盡管許多臺灣人到過大陸,但持有臺胞證的民眾只有約1100萬人,也就是超過半數的臺灣人至今沒有踏足過大陸,從而給民進黨抹黑大陸創造了信息差。況且,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臺灣年輕人對大陸的好感度偏低,赴陸意愿也不高。“館長”的粉絲恰恰以臺灣的年輕人為主,他又以直播方式展開首次大陸之行,一度有43萬人同步在線觀看,影響力不容小覷。
在直播的過程中,“館長”用最真實的畫面,讓從沒去過大陸的臺灣民眾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民進黨宣傳和論述的大陸。比如,“館長”在上海搭乘磁浮列車,就是為了打臉曾稱大陸高鐵沒有靠背的民進黨“立委”王義川。
大陸廁所沒門、民眾吃不起茶葉蛋等綠營名嘴的奇葩言論,也在“館長”拍攝的機場廁所和餐廳畫面前不攻自破。最令人感動的是,“館長”在大陸處處感受到民眾的熱情,讓他不禁對“兩岸一家親”、“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更有所感,希望兩岸永遠和平。
為臺灣人帶來看大陸的新視角
“館長”直播之所以常常出現夸張的口吻和表情,主要是因為他所見所聞,與民進黨的宣傳差異實在太大,才會讓他如此驚訝,甚至脫口而出“被民進黨騙了!”讓民進黨政治人物和鐵桿支持者備受打擊。大陸真正令人驚訝之處是不斷的飛躍進步,顯示大陸社會是一個求進步、向上發展的社會。
高人氣“館長”的直播,為臺灣人帶來觀看大陸的新視角;“館粉”以年輕人居多,他的直播創下罕見的在線流量,可以想見其中有很多年輕人,甚至包括挺綠的“青鳥”。當他們看著這位最初以“挺臺反共”形象在網絡累積粉絲、創造聲量的超級網紅,如今大贊大陸的美好,難道不會好奇,究竟是什么改變了“館長”的想法?并進一步思索,到底大陸的真實面貌是什么?大陸民眾和臺灣民眾真的有那么大的差異嗎?
“館長”六天五夜訪陸行15日落幕,對于行前以“和平大使”自居的期待,他自評此行“非常成功”,強調仇恨來自于不了解,而見面三分情。他也回應“捧陸貶臺”的批評,強調自己是臺灣人,從未批評臺灣,“今天臺灣不是不好,是民進黨不好”;并重申此行沒有拿大陸官方半毛錢。
館長15日晚上從上海搭機返回臺灣,結束他對大陸的首度訪問。館長日前在上海受訪表示,經過此行,他過往對大陸種種負面認知一掃而空。大陸的確進步得很快,他批評民進黨說,民進黨執政已九年,這十年中國大陸進步多少,臺灣又進步多少?”“民進黨就是玩選舉,天天要選,玩的是奪權、內耗。”
“館長”表示,如果兩岸可以交流就一定要交流,仇恨來自于不了解,而見面三分情,“人民如果越來越好,永遠打不起來”。他也提到,在他訪陸后,有很多臺灣人都想到大陸看看,這就是他此行最大的目的。
兩岸人民都希望"和"與"合"
再者,馬英九于14日至27日率“大九學堂”學員訪問中國大陸,除了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和在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還會走訪河西走廊,體驗串起千年中華文明與世界交流的古代絲綢之路。
臺方的陸委會表示“海峽論壇”是中共對臺統戰平臺,馬英九“竟配合中共政治操作”,實屬不當且有失立場,呼吁馬英九勿淪爲統戰樣板。事實上,6月份中國大陸照例在福建舉辦“海峽論壇”,廣邀兩岸專家學者出席。
然而,由于臺灣政治局勢詭譎多變,藍營“立委”面臨毫無正當性的大罷免浪潮沖擊,使得今年的藍營參與度大減,各縣市也沒有首長或代表出席,國民黨僅派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代表黨主席朱立倫前往參加。因此,馬英九在最后一刻宣布親自率領“大九學堂”學員訪問中國大陸時,瞬間引起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
馬英九先是在“海峽論壇”致詞時表示,“當前兩岸仍有許多艱難挑戰,但任何政治力量都無法打壓或阻止民間真誠往來;唯有透過不間斷的交流與認識,才能減少誤解、避免誤判,建立信任與共識,共同尋找合作與發展的機會”。
他在會見王滬寧時也說,兩岸人民都希望“和”與“合”,用協商取代沖突,盡一切力量避免戰禍。若民進黨能以平常心看待馬英九大陸行,不要以仇視眼光加諸許多非必要的政治語言,就會發現要打破兩岸僵局、恢復官方溝通機制,其實并不是太難,就看賴清德有沒有決心去做!
民進黨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其“府院黨”一致地批評馬英九此行是配合中共政治操作,已淪為中共的統戰樣板。臺方的陸委會則強調,該論壇已是中共長期對臺“促融、促統”與滲透分化的統戰平臺,并批評馬英九身為前臺灣領導人,應與臺灣人民站在一起,共同維護臺灣的尊嚴及核心利益,不該呼應中共“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主張。
民進黨的中國事務部也說,馬英九與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面已超出單純交流性質,實為中共系統性統戰操作的一部分,并對馬英九提出“違憲、賣臺、誤臺”等三項指控。國民黨則強力駁斥民進黨的抹紅論點,臺“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就說,馬英九前往大陸是為維系兩岸交流及和平,“立委”賴士葆也強調任何交流都應以平常心看待,畢竟“交流總比交戰好”,絕大多數臺灣民眾也認為和平與交流應取代對抗。
矛盾的是,對于臺灣的海基會前董事長、也是民進黨創黨大老洪奇昌同樣在近日的北京之行,陸委會卻抱持肯定態度,認為只要交流活動符合對等尊嚴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等相關規定,當會正向看待兩岸民間的健康有序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首次參加“海峽論壇”,在會前與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會晤中,提出中國五千年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臺灣民眾渴望兩岸朝向“和”與“合”,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
雖然“分久必合”與“兩岸合作”兩個“合”的具體涵義不同,但實事求是看待兩岸民意,仍有機會以“和合”為基礎,凝聚跨黨派共識。事實上,去年臺立法機構前負責人王金平在籌組“中道和平聯盟智庫”時,強調“兩岸之道,唯和與合”,與此次馬英九在“海峽論壇”上提出的“和合”論述,不謀而合。
馬英九與王金平是國民黨內兩股力量的代表,但他們都認同以“和合”作為兩岸最大公約數,說明“和合”比“和平”更有積極意義。“和合”則強調和平與合作的重要性,并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體現了圓融共生的傳統智慧。更重要的是,“和合”除了有民意基礎,綠營也不排斥。
賴清德在上臺演說中表示:“臺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應該是彼此共同的目標,呼吁大陸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游,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賴清德談話中有“和”亦有“合”,難道不也是主張“和合”?再者,近期綠營高層在兩岸交流面向有不少積極而富有善意的動作。
例如,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表示,和平發展是當前兩岸最高領導人難得交集的共同語言,這是歷史難得的機遇,如果雙方能夠以具體行動付諸實現,必可得來和平,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又如,民進黨創黨大老洪奇昌率團訪陸,大陸官媒提及此行“取得積極交流成果”,說明大陸并不排斥與綠營人士交流對話。
總之,無論是“館長”首赴大陸直播,還是馬英九首赴福建參加“海峽論壇”,都受到綠營鋪天蓋地的批判和諷刺,這不僅源于民進黨的權力恐慌,更源于獨派或抗中激進派對臺灣人民“兩岸觀”逐漸失去控制的恐慌。
如果說“館長”的大陸之行可視為兩岸民間交流“除罪化”的重要標志,那么馬英九在“海峽論壇”上喊出“中國五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及“兩岸和合是主流民意”,則可以視為兩岸和平統一“除罪化”的振臂一呼。
當然,“館長”幾乎憑一己之力,讓大陸原本武統呼聲沸騰的網絡民意,轉向呼吁“兩岸一家親”;馬英九則呼吁大陸領導人以中華民族作為更廣泛的兩岸共識,事實上等于為民進黨與大陸改善關系解套。平心而論,馬英九的講話代表了大多數兩岸人民的真實心聲,維持臺海和平才符合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臺灣輔仁大學兩岸關系學暨國際關系學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