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中美之間的關稅博弈已持續超過三個月,至7月9日,為期90天的暫緩期將正式結束。然而,全球范圍內的聯合抵制態勢正令美國承受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
面對現實中的利益沖突,日本、印度、韓國及俄羅斯選擇聯手抗衡美方施壓,而特朗普也察覺到局勢的復雜性,在訪華行程之前主動向中方釋放善意信號。
特朗普此時為何選擇對華緩和?四國又分別采取了哪些應對策略?
日本的應對
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友,日本長期以來在貿易事務上與美方保持協同。
不過,新任首相石破茂上臺后改變了這一慣常做法,其在汽車及農業議題上的強硬姿態體現出互利互惠的原則。
在過去幾個月的多輪談判中,日本多次派遣高級別代表團赴美磋商,提出削減部分商品關稅并擴大美國產品進口的方案,但同時要求美方取消針對日本鋼鐵和汽車產業征收的額外稅項。
7月1日,特朗普再度對日本發出警告,稱如果雙方未能在截止日期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加征30%或35%的懲罰性關稅。
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在未來的日美談判中以犧牲本國農業為代價,該保護的必須堅決保護。”
日本政府甚至暗示,若美方繼續施壓,可能縮減對美投資規模。作為美國最大的海外投資來源國之一,這一表態無疑加劇了華盛頓方面的擔憂。
隨著期限臨近,兩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正在迅速下降。
印度的應對
特朗普或許未曾預料到,曾被他視為“亞洲關鍵伙伴”的印度,并未如預期般順從。
初期談判階段,印度態度相對積極,莫迪政府一度承諾給予美國企業稅收優惠及市場準入便利,以換取更緊密的經貿聯系。
然而,當美方動輒以加征關稅相威脅時,特別是在農業及乳制品領域提出的苛刻條件,引發了印度國內強烈反彈。
印度意識到,美國正試圖迫使其在中美之間做出單邊選擇,而全面倒向美方或將損害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因此,印度近幾個月調整策略,開始對美國商品實施反制性關稅,并通過外交渠道強調維持與中國經濟關系的重要性。
目前,美印談判陷入僵局,短期內難見突破。印度的這一轉變表明,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更注重維護自身核心利益。
韓國的應對
韓國的立場同樣值得關注。新任總統李在明上臺后,將外交重點轉向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此舉明顯有別于前任政府親美的政策傾向,在與美方的貿易談判中,韓國明確提出不會接受單方面讓步的要求,堅持國家利益優先原則。
7月3日的記者會上,李在明表示,將在7月8日前竭盡所能推動與美國達成協議,并強調談判將以韓國國家利益為核心,追求務實且共贏的結果。
此外,韓國政府公開表達了深化與中國經濟合作的意愿,尤其是在技術供應鏈與能源領域。
但由于雙方分歧較大,談判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成果。韓國的態度反映出其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同時也表明其在對美貿易議題上不再盲目追隨。
俄羅斯的微妙態度
俄羅斯的立場,則是特朗普始終無法撬動的一塊“硬石頭”。不同于亞太國家,俄并未成為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
由于俄美貿易體量有限,美方認為對其加征關稅的實際意義不大,但莫斯科方面的回應仍不容忽視。
7月1日,俄羅斯宣布放寬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投資限制,允許外資企業重新進入俄市場。
這一政策調整被視為俄方應對西方制裁的新一輪博弈舉措,但俄方并未承諾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也未明確支持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
俄羅斯的這種含蓄立場,體現了其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所采取的謹慎策略。
美國的政策調整
面對亞太國家的集體抵制以及俄羅斯的曖昧態度,特朗普在7月4日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政策回調,撤銷了兩項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
目前,美國已解除對三家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的出口禁令,相關企業如西門子已恢復對中國客戶的技術服務。
此外,美國還取消了對中國的乙烷出口管控,多家能源公司接到通知可重啟對華業務。
美方在此時作出緩和姿態的背后,顯然有多重考量。特朗普逐漸意識到,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很難占據主導地位并最終勝出。
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也讓美國感受到孤立感,除英國和越南簽署了有限合作協議外,大多數國家拒絕簽署包含“共同應對中國”條款的貿易協定,這使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遭遇空前阻力。
美國國內經濟形勢也在推動政策變化。乙烷出口的解禁有助于美國能源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緩解行業內部壓力。
此外,稀土問題也成為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此前,美國試圖通過貿易手段迫使中國在稀土供應上妥協,但成效甚微。
當前稀土短缺問題加劇,美國希望通過適度退讓換取中國在資源供給上的配合,從而緩解本國制造業面臨的原料瓶頸。
與此同時,穩定中美經貿關系也有助于美國集中精力應對其他地區的談判壓力,避免在全球貿易戰中陷入多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結語
隨著7月9日談判截止日的逼近,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美國此次對華讓步,顯示出其希望通過穩定雙邊貿易關系,為后續談判爭取更多回旋余地。
然而,這種退讓是否能夠帶來長期穩定的貿易緩和,仍有待觀察,取決于雙方在稀土、核心技術等領域進一步的博弈結果。
未來幾天,美國政府或將嘗試與其他國家尋求新的談判突破口,但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各國在貿易談判中的立場,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經濟合作的未來方向。
信息來源原文記載于環球時報2025-7-4關于《涉芯片技術、乙烷,美取消兩項對華出口限制》原文記載于環球網2025-7-2關于《普京簽署法令,允許“不友好國家”投資者在俄投資》原文記載于參考消息2025-7-3關于《美加大對日本貿易關稅施壓力度》原文記載于環球網2025-7-3關于《關稅“大限”將至,美與各方談得怎么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