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高調的特朗普,這次又要搞大動作了?
根據日媒的報道,特朗普最近正在組建一個豪華代表團,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對中國進行訪問。
同時,特朗普恐怕還有一件大事,要跟中國談......
渴望訪華的特朗普
特朗普在還沒有正式上任的時候,就表達了希望訪華的意愿。
今年1月17日,他公開表示,希望在上任后的頭一百天內訪問中國。
這一表態看似釋放善意,仿佛意在為中美關系注入新的可能,但仔細一看,卻更像是熟悉的老套路重現。
熟悉特朗普執政風格的人可能還記得,2017年他首次擔任總統時,也曾在訪華期間展示出極大的“誠意”。
他在北京訪問時高調表示,中美可以共同解決所有難題。
然而好景不長,他前腳剛離開北京,后腳便立刻變臉,不僅大力推動針對中國的301調查,還接連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高額關稅。
如今,特朗普似乎又想照搬這套“先示好再出手”的老劇本。
今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將對所有貿易伙伴統一征收10%的“普遍關稅”,在此基礎上有增加所謂的“對等關稅”,而對華對等關稅則為34%。
中國方面則迅速作出反應。
僅僅兩天后,中方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反制措施。
自4月10日起,所有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被統一加征34%關稅,涉及領域極廣,覆蓋農產品、高科技設備、工業原材料等多個關鍵環節。
同時,16家美國實體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有11家企業被認定為“不可靠實體”。
貿易戰很快就顯露出對美國本土經濟的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年化下滑0.3%,為2022年以來首次錄得經濟收縮。
更讓白宮焦頭爛額的是,這次經濟下行被明確指出與關稅政策直接相關。
《政客新聞網》分析稱,大量企業為避免新一輪關稅生效而提前集中進口外國商品,導致貿易逆差暴漲,從而拖累了GDP表現。
經濟學家甚至警告說,特朗普這套“關稅優先”戰略如果不調整,將可能把美國經濟帶入“持續衰退的泥潭”。
也許正是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特朗普頻頻釋放“希望與中國坐下來談”的信號。
特朗普真能來嗎?
經過多方權衡,中方最終決定與美方開啟經貿談判。
5月10日至11日,中美高層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面對面會談,會后中方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本輪磋商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雙方在多個關鍵議題上達成了“重要共識”。
隨后不久,5月12日,中美聯合對外發布了《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正式確認這次對話成果。
僅隔不到一個月,6月9日,雙方又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新一輪會談。
兩次會談,讓中美關系逐漸好轉。
6月28日,《日經亞洲》披露,美國政府內部已經在醞釀特朗普的訪華計劃。
據該報道,美國國務院本月初就已開始與多名在華有豐富經驗的跨國企業高管接觸,征求對特朗普訪華相關安排的建議。
種種跡象表明,這一次訪華并非只是口頭說說,而是進入了實質性籌備階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計劃帶隊的不只是官員,而是一支規模不小、成員豪華的“企業代表團”。
據稱,代表團或將由數十位大型企業的CEO組成,涵蓋能源、制造、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
這讓外界普遍猜測,特朗普此行目的恐怕不止是為了外交訪問,更可能是想與中方談成一筆“大生意”。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真的能來、能談成嗎?
了解特朗普執政風格的人都知道,他在外交上慣用“雙面策略”。
一方面釋放友好信號,展現合作意愿,另一方面卻又隨時可能翻臉,拋出制裁、關稅、軍事演習等“殺招”。
對中國,他過去就是這樣操作的。
因此,雖然中方一向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也從未關上對美合作的大門,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特朗普這次是帶著誠意而來,中方自然歡迎,并樂于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再上臺階。
但若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搞所謂“極限施壓”,那他的陰謀也注定無法實現。
參考資料:
“美方正擬特朗普訪華計劃,帶上數十名CEO”——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