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學碩的論述題,是檢驗同學們理論深度、邏輯能力和學術素養的關鍵題型。很多同學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照搬課本教材上的內容,如何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恰到好處的法學名言就是同學們取勝的關鍵。一句經典的名言,既能體現大家的學術積累,又能為論證增添權威性,甚至能直接點破題目核心。但名言絕對不是隨意的堆砌,而是需要和材料與論述做到精準匹配。因此壘壘精選法學各領域經典名言,結合考研高頻考點,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讓名言成為論述題的“點睛之筆”。
來源 | 壘格法學
編輯 | Kaiser
法學名言的分類與應用場景
法治與法的本質類
當論述法治重要性或法的價值時,下面內容可作開篇定調或理論支撐:
亞里士多德:“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簡潔有力地闡明良法善治的關系。
馬克思:“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經”,精辟揭示法律對自由的保障功能。
孟德斯鳩:“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生動詮釋民法的人本精神。
此類名言尤其適用于“法治中國建設”“法律與公平正義”等宏觀命題的破題。
平等與正義類
涉及司法公正、法律適用平等主題時,東西方法諺交相輝映:
《韓非子》:“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強調法律不偏袒權貴。
波洛克:“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辯證看待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
培根警示:“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猶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強調司法不公的災難性后果。
在分析冤假錯案、特權現象等議題時,這些論斷極具批判力。
法律局限性與發展觀
討論法律漏洞、法與社會關系時,下列名言展現辯證思維:
黑格爾:“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
邊沁:“理解法律,特別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
霍姆斯大法官的箴言:“法律的生命從來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在回答“法律與道德沖突”“法律滯后性”等問題時,這些觀點能顯著提升答案深度。
中國法治特色類
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這些表述不可或缺:
“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彰顯中國法治的鮮明特點。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闡釋根本政治邏輯。
王安石:“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對當代法治建設仍有鏡鑒意義
此類素材在論述“黨的領導與法治關系”“德法共治”等政治性較強的題目時具有不可替代性。
法學名言的使用技巧
技巧一:嫁接分析法 → 讓名言「活起來」
口訣:一引二貼三升華
引名言(30字內):選切題金句→ 例:培根「一次不公裁判惡超十次犯罪」
貼案例(1句話):嫁接本土實踐→ 例:「如聶樹斌案重審推動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法」
升華理(點本質):用白話點睛→ 例:「這印證程序正義是司法公信的生命線」
考生速用模板:[名言] + [中國案例] + [所以,這告訴我們______]
技巧二:對比強化法 → 讓觀點「深下去」
口訣:正反合
正:舉支持性名言→ 例:盧梭「服從法律的光榮束縛」
反:找批判性觀點→ 例:龐德「民眾漠視審判是法律壞兆頭」
合:用「不是...而是...」句式整合→ 例:「法治建設不是單靠公民守法,而是司法與民眾的信任共建」
考生速用模板:有人說[正面觀點],但[反面觀點]提醒我們,關鍵在于______
技巧三:跨文化呼應法 → 讓格局「大起來」
口訣:古今中外三點連
古:中國法律智慧→ 例:韓非子「法不阿貴」
今:西方案例學說→ 例:羅爾斯「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
連:用「共同說明」串聯→ 例:「二者共同警示:特權是法治的天敵」
考生速用模板:[中國古語]與[西方格言]雖隔千里,都告訴我們______
高頻考點與名言搭配表
避坑指南
法學名言是的使用有好處也有壞處,用錯比不用更危險。首要鐵律是不斷章取義:例如馬克思“國王就是法律”若單獨引用,易被誤讀為君主專制的背書,必須完整呈現“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的辯證結構,否則將引發政治性誤判。第二同學們要注意務必不要喧賓奪主:單段引語絕不超過2句,如同烹飪不可過量加鹽—討論司法公正時,應先剖析冤案成因(如證據規則漏洞),再用培根“不公裁判敗壞正義水源”點睛,若通段堆砌法諺反而淹沒核心觀點。第三不誤用來源:考生常將“遲來的正義非正義”歸于莎士比亞(實為英美法諺),此類張冠李戴會直接暴露知識硬傷;穩妥方案是模糊處理為“西方法諺云”或溯源至《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獲得及時審判的權利”。因此名言是裝飾主論的亮點,而非替代思考的內容,每句引用后務必跟進至少2行分析,才能避免淪為“法學名言”的單純炫技。
點擊進入下方小程序
獲取專屬解決方案~
法寶新AI系列產品
智能寫作
智能問答
模擬法庭
法寶來合同
法寶合規
責任編輯 | 王睿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本文聲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