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一輛汽車匆匆來到了中南海門前。
車門打開,走下來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而日理萬機的毛主席,竟然親自到門口迎接。
到了菊香書屋后,兩人閉門談了4個多小時。
這之后,毛主席又親自將老者送了出來,并且還用手扶著汽車的門上沿,防止老者磕碰到頭部。
這在毛主席28年的執政生涯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這個老人究竟是誰,能得到毛主席的如此禮遇?
這就要從元世祖忽必烈說起了。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
今天的越南的一部分,也在元朝的版圖之內。只不過,當時的那里被稱作安南。
安南氣候濕熱,不利于作戰,所以征討這里時,忽必烈派出了自己寄予厚望的一個兒子。
只可惜,這個兒子最終未能完全完成任務,而且還損失了幾員大將。
忽必烈一怒,命其在鄂州、揚州一帶駐守,終身不得入朝。
他的這個倒霉的兒子,就是第九子:鎮南王孛兒只斤·脫歡。
孛兒只斤·脫歡
脫歡雖然受到了父親的冷遇,但是也得以在南方開枝散葉。
他的一部分后裔,在江蘇如皋定居,逐漸發展成為了冒氏一族。
他們這個族群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人,就是明末才子冒辟疆。
此人先后與“秦淮八艷”中的董小宛和陳圓圓,有過一段感情。
雖然他是蒙古后裔,但是在后來卻一直堅持傳承中原文化。
冒氏一族也因為有了他,逐漸發展成為了如皋大族。
到了清朝末年,冒氏家族又出了一個才子,這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冒廣生。
他從17歲開始參加考試,結果在省一級的科考中連中三元,一時間成為了人們矚目的焦點。
然而,在考進士的時候,冒廣生卻榜上無名。
這并不是說他才學不夠,而是趕上了守舊的大臣。冒廣生考試時,閱卷之人是清末名臣張之洞。
張之洞曾經主導過洋務運動,比一般的清朝大臣要明事理得多。
對于冒廣生的試卷,他本來也是十分贊賞的。
張之洞
但是,冒廣生為了說明問題,引用了一些法國哲學家盧梭的觀點。
張之洞雖較為開放,但卻對考生引用外國人的觀點感到厭惡。就這樣,冒廣生名落孫山。
雖然冒廣生落榜,但是我們卻能看出來,他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文人。
他博覽群書,對外國人的著作也有涉獵,而且還懂得博采眾長。
他這樣的人,放在哪里都應該是個人才。
但是,在清朝的那種“模棱兩可”“不為人先”的迂腐環境里,他這樣的人反而吃不開。
考試失利后,冒廣生不得不考慮其他出路。憑著之前積累的功名,他進入了清朝刑部任職。
也可能是命運使然,冒廣生很快就因為參與著名的賽金花案而名聲大噪。
賽金花是當時風月場上的著名人物,曾經隨丈夫洪鈞一起出訪過歐洲四國。
也曾經在義和團起義時,從德國人手中保護過一些百姓,有過自己的歷史功績。
1903年,她的一個女仆詭異死亡,外界都說是賽金花虐待所致。于是,賽金花被關進了刑部大牢。
冒廣生聽說過賽金花的名字,也知道她曾經為國家做過貢獻,所以想要從輕發落。
他按照當時的律法,判處賽金花向南“流放”一千里。而距京城一千里之地,正好是繁華的蘇州。
于是,賽金花在冒廣生的安排下,去了蘇州暫住,也算是逃過了人生的一場劫數。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帶領一群士子,發起公車上書,敦促國家改革。
冒廣生當時,也是簽字的士子之一。而且,他與維新派的關系匪淺,尤其是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更是莫逆之交。
林旭被捕前夜,已經聽到風聲的冒廣生不顧危險地前去陪伴。由此可見,冒廣生對朋友的感情非常真摯。
可能是因為參與過戊戌變法,冒廣生的仕途一直很不順利,一直在各部之間擔任郎中,沒有怎么升遷過。
辛亥革命之后,冒廣生也當過民國的官員,但同樣是一些很小的地方官。
不過,他每到一處,仍然能兢兢業業地給老百姓辦實事,因此在民間的威望很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各地戰火連連。
冒廣生實在看不慣國民黨官場的懦弱與內斗,于是去了上海,過起了“大隱隱于市”的生活。
他在這一時期,不肯與任何一方政治勢力合作,而是潛心研究學問。
不過這樣一來,冒廣生也失去了生活來源,日子開始越過越窮。
1949年,華野大軍解放了上海,陳毅成為了上海市市長。在聽說了冒廣生的情況后,他立刻登門拜訪。
陳毅給冒廣生解決了生活問題,也讓這個民間隱士對我們的黨有了新的看法。
不過此時,冒廣生已經年過七旬,不可能再出來工作了。
他只能繼續著書立說,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1957年的春天,冒廣生受陳毅邀請,來到北京小住。
通過近距離觀察黨中央,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政府與舊政府是不同的。
于是,他打破了自己不參政的作風,主動寫下了《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一文,直白地給我們黨的日常工作提出了建議。
很快,這篇文章便被發表在《人民日報》之上,冒廣生因此而名聲大噪。
不久之后,冒廣生在自己的寓所里,迎來了一位身份非凡的客人:新中國的周總理。
周總理和他談了兩個多小時,從文化到時局都談到了。
臨別時,周總理表示,毛主席希望能和冒廣生見一面。周總理親自替毛主席發出邀請,這在歷史上還是很少有的。
冒廣生十分感動,于是取消了回家的計劃,又在北京安住下來。幾天后,中南海派出汽車,來接冒廣生。
冒廣生聽說毛主席愛讀書,而且學問精深,于是便將自己的著作精挑細選,帶上了四本書。這些書籍,是他送給毛主席的獨特禮物。
很快,汽車就來到了中南海門口,毛主席久仰冒廣生的大名,知道此人已經85歲高齡了,于是主動外出迎接。
受到如此禮遇,冒廣生大為感動。毛主席和冒廣生都是飽學之士,兩人一見面,自然是從詩詞入手,聊了起來。
很快,兩人聊到了政治。毛主席對冒廣生當年投身維新、鼓勵革新的態度非常贊賞,并說大家是“救中國的一路人”。這種評價,更是讓冒廣生感到親切。
兩人匆匆聊了四個多小時,當冒廣生察覺時,外面已經是滿天星斗了。
他馬上起身告辭,表示不再耽誤主席的工作了。毛主席顯然意猶未盡,和他肩并肩地往外走。
此時,兩人的話題,又聊到了冒廣生的那篇文章上。冒廣生表示,在黨的帶領下,中國已經成為了一頭雄獅。
但是雄獅的身上,必然會有一些寄生蟲。寄生蟲看起來不大,但是卻貽害無窮,希望毛主席一定要多加小心。
毛主席聽著,十分感激地表示,自己一定會把他的話記在心里。
很快,二人來到了外面的汽車旁。警衛員拉開車門后,毛主席親自送冒廣生坐了上去。
為了防止這位85歲的老翁磕碰到頭部,他還用自己的大手扶住了車門上沿。
從這個十分細小的動作中,我們能看到毛主席重視文化、重視意見的非凡氣度。
1959年,冒廣生離開了人世。這位從晚清時期走過來的文人,身上并沒有舊時代的迂腐,也沒有對新時代的莫名抱怨。
他能夠為新中國提出意見,能夠和陳毅、周總理、毛主席促膝長談,可見他的思想,是與時俱進的。他這樣的前清文人,確實值得人們尊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