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倫敦經貿談判有了最終結果,中美經貿關系緩和后,我國外事重點方向集中在歐洲,想要進一步緩和與歐洲的經貿關系。
我國為什么這么做呢?
很簡單,中美經貿戰只是暫停,不是終結。事實上,特朗普正在撬動東南亞國家,企圖讓其對美關稅妥協,進而在轉口貿易上圍堵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
對此,來而不往非禮也,美國既然撬東南亞國家,企圖破壞我國和東盟的經貿往來,那么我國自然可以從歐盟入手,畢竟現在美歐經貿談判存在很大問題,正是我國和歐盟搞好經貿關系的大好機會。
所以,王毅外長的歐洲行,又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談,又是和歐盟外長卡拉斯會談,又是和德國外長、法國外長等會談,就是要重塑中歐經貿關系。
但是,就在王毅外長與法國外長巴羅舉行會晤的時候,我國突然宣布對歐盟大動作,釋放不同尋常的信號。
據悉,日前我商務部公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反傾銷案的最終裁定,自今年7月5日起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5年。最終裁定中認定歐洲的傾銷幅度達到27.7%-34.9%。
按理說,我國應該在王毅外長訪問歐洲結束之后,才宣布這一重大決定,那么為什么提前宣布呢?
很明顯,此次中歐雙方會談進程并不好,我國并沒有看到歐洲的誠意和善意。
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問題上,歐洲對我們沒有任何松口。此外,歐洲在俄烏沖突、重塑中歐關系、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優化對等市場準入,以及稀土等問題上持續對我國施加壓力,一副想要拿捏我國的樣子。
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國果斷出手,不用等到事后,直接在王毅外長訪歐進程中,就宣布對歐制裁,這就是在告訴歐洲,中國不是軟柿子,可以隨便拿捏。歐洲如果不想談,中國有的是辦法反制。
想必我國這一重大反制后,歐洲會重新看待我國,也為這個月下旬的中歐峰會提前做好鋪墊。一句話,歐洲頤指氣使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中歐談判,從實力角度出發,輪不到歐洲對中國頤指氣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