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中歐終于傳來了好消息。
中歐電動車談判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雙方在技術細節上已基本達成一致,目前焦點轉向歐盟的政治決策層面。這場持續近兩年的博弈中,中國車企通過技術創新和本土化布局展現了強大的產業韌性,而歐盟則面臨產業升級壓力與貿易保護主義的矛盾。
最新消息顯示,若談判成功,中國電動車出口歐盟將采用“動態定價機制”,允許價格較高的高端車型享受關稅豁免,這既維護了歐洲車企轉型窗口期,也為中國產業升級爭取了空間。
我認為,這個轉折背后,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中國車企這幾年沒坐等談判結果,而是提前在歐洲布局:比亞迪在匈牙利建整車廠、寧德時代在西班牙搞電池基地!
而歐盟的妥協,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國逼出來的。今年3月底,特朗普政府突然對歐洲汽車加征25%關稅,讓德國車企對美出口直接暴跌40%。一邊是美國揮關稅大棒,一邊是中國車企帶著技術和產業鏈兵臨城下,歐盟貿易專員私下都承認:再跟著美國搞貿易戰,歐洲車廠遲早得給中國代工。
柏林時間7月4日下午,王毅外長與德國總理外事顧問的閉門會談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德這對“老伙計”準備把電動車領域的合作模式復制到智能制造領域。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連發三份報告,呼吁用技術共享替代關稅壁壘,這和中方提出的“反向技術合作”不謀而合!
就在王毅外長結束柏林行程的當天,中方正式向德國總理默茨發出了訪華邀請。這延續了中德交往的“務實傳統”。
中德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但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應當維護多邊貿易體系,而不是跟美國搞“小圈子”對抗!對于歐洲企業所關心的稀土問題,也在這次會議上得到了解決!簡單說來,中歐之間不存在問題,稀土更不是問題。
中歐都是世界強大的經濟體!在美國發起關稅戰的背景下,中歐應該堅定不移的站在一起,維護全球多邊貿易的開放性!而且說白了,特朗普早就看歐盟不順眼了,只有中歐在一起,歐洲才能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利益!
看看美國最近的動作有多瘋狂:7月9日大限將至,特朗普威脅要把歐盟鋼鋁關稅從50%提到75%,汽車零部件關稅直接翻倍到50%,連歐洲農民的葡萄酒都要加征30%關稅。這哪是貿易談判?分明是經濟霸凌!
歐洲人心里也明白的很,特朗普早就看歐盟不順眼了。此前他就單方面撕毀《巴黎協定》,轉頭就逼著歐洲車企減產電動車;今年又以國家安全為由,把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這些工業巨頭列入實體清單。
說白了,和中國深度合作,是歐洲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最優解,甚至是唯一解!到了這個時候,歐盟應該清醒了。別再被華盛頓飄忽不定的承諾或壓力所迷惑。
與中國堅定不移地站在一起,維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既是給中國“站臺”,而是為歐洲自身的未來筑起最堅固的堡壘!
最后我想說的是,只要中歐日韓等世界重要經濟體支持多邊貿易,那么特朗普團隊所發起的全球關稅戰,必然以失敗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