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陽舉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中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自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2屆,是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平臺、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促進全球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
本屆論壇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商全球發展綠色轉型”,圍繞“共謀全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多元協同治理”4個板塊,共設置20個主題論壇。其中,“司法服務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主題論壇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承辦。與會嘉賓緊扣主題,分享環境法治經驗,在交流互鑒中為推動全球發展綠色轉型貢獻智慧力量。
論壇上,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伊麗莎白·姆雷瑪受邀致辭。她如何評價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她又點贊了貴州法院哪些做法?對攜手中國推進環境法治建設,她又有哪些期許?點擊視頻,了解聯合國視角下的中國環境法治。↓↓↓
尊敬的各位同事、與會代表:
非常榮幸受邀在本次重要論壇致辭。在此,我謹代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致以謝意,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和院領導張軍院長、楊臨萍副院長,感謝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和茆榮華院長。
本論壇聚焦“司法服務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主題,恰逢其時。我們亟需凝聚立法者、政策制定者與執法者的集體智慧,推動跨越國界的知識共享與專業經驗交流。因為環境挑戰早已突破地理邊界,我們面臨的環境危機,本質上是全球性的、相互關聯的、跨學科的。如此復雜的危機必須全球攜手應對,國際和區域層面的合作,以及司法同仁間的專業對話,不僅有助于加強環境審判,更是有效的環境審判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此背景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始終致力于攜手各國司法系統維護環境法治。
放眼全球,法官們正肩負雙重使命,既要闡釋與執行法律,更需要引領各國共同應對地球三大危機的影響——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法官是環境和權利的守護者,也是創新者,通過判決引領進一步行動。法官日益重要的多重角色正在全球各地涌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全球訴訟報告》,共記錄了2180起氣候相關案件,涉及65個司法轄區,涵蓋國家法院、區域法庭、聯合國特別法庭以及仲裁機構,較2017年的884例有了顯著增加。
環境法治建設正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核心,而司法機構已然站在變革前沿。在此,我愿著重強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所建立的寶貴合作關系,2024年11月,我們榮幸地與最高人民法院密切合作,成功舉辦系列環境法治專題培訓與研討活動,這些在北京和成都兩地開展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我們與中國各地的法官一道共同交流經驗、推進共識、探討新興法律路徑貢獻環境保護。
我們由衷感謝中方對環境署代表團的熱情接待與富有成效的對話。當前,我們與中國政府持續加強深化合作的動力強勁,持續關注環境法律的務實實施與執行。我們特別感謝最高人民法院為與環境署續簽諒解備忘錄所開展的大量工作,這是我們為共同打造未來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一更新的伙伴關系將聚焦進一步加強司法信息與判例交流,強化法官能力建設和法官培訓,并加強我們在推進環境法治建設方面的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正義。
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取得了重大進展,不斷完善環境立法,加強執行機制和司法能力,有效地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整的綜合環境法治體系。我們特別要致敬并祝賀貴州省見證了中國首個環境法庭的誕生。2007年成立的貴州清鎮環境法庭,為中國環境法學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并審理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案件,至今仍為法律實踐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期待持續加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作,攜手推進環境法治建設,推廣優秀司法實踐,支持法官和法院的重要工作,共同守護人類與地球。
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
伊麗莎白·姆雷瑪
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編輯:陶羽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