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行進中國”上海調(diào)研采訪團
“各位同學(xué),這張照片是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天,在我們這幢大樓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時的場景。”
老市府大樓外立面。錢尤祎攝
7月初,剛剛出梅的上海,連日高溫,位于黃浦區(qū)江西中路215號的外灘·老市府大樓內(nèi),依然迎來一撥又一撥預(yù)約前來的熱情觀眾,講解志愿者俞未聲音略帶沙啞卻激情不減。
原工部局大樓照片。外灘投資集團供圖
這棟身處上海外灘核心區(qū)域、有著百年歷史的大樓始建于1914年,1922年竣工,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圍合式建筑”,最早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新中國成立后,大樓正式成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辦公駐地,1989年被列為上海市第一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和市文物保護單位。這里,見證了上海近現(xiàn)代歷史的變遷。
如今,站在煥新歸來的百年大樓內(nèi),歷史性的合圍壯舉,也迎來了它城市更新的美妙新樂章。種種變化,讓俞未頗為振奮。
“一幢見證近代上海百年更迭的大樓,一位勤政為民的市長,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和深厚人文品格的城市,帶給我們豐厚的記憶和啟示……”
俞未,曾是一名設(shè)計師。起初,他報名老市府大樓首批講解員,是希望把老大樓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和功能布局介紹給大家,可通過一次次講解后,俞未覺得自己又有了更多的收獲。
老市府大樓升起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巨幅照片。錢尤祎攝
“老市府大樓見證了以陳毅市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浴血奮戰(zhàn),解放上海、建設(shè)上海的歷程。”俞未認真講解,聽眾聽得入神。
“剛才講解員說,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我感覺特別心潮澎湃!”剛放暑假,來自楊浦區(qū)的李女士便帶著孩子預(yù)約了老市府大樓的參觀。身處實地,感觸良多。
陳毅市長親筆題詞的紀念碑。錢尤祎攝
“大家注意看,這里就是我們的‘鎮(zhèn)館之寶’!”拾級而上,二樓正廳的大理石墻面上鑲嵌的一面紀念碑引起大家的好奇,紛紛“圍觀”起上面的題詞。
1950年5月,為了紀念上海解放一周年,陳毅市長寫下了“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設(shè)人民的新上海”。如今,題詞紀念碑成為這座回到人民手中的百年大樓的“壓艙石”。
百年大樓整體合圍。錢尤祎攝
這座百年建筑,不僅見證著黨帶領(lǐng)人民從解放上海到建設(shè)上海的故事,大樓本身也成為人民城市建設(shè)與城市更新的標桿。2014年,大樓被納入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歷時10年,從房屋征收、產(chǎn)權(quán)歸集、方案征集、老房修繕到完成工程建設(shè),煥然一新的老市府大樓于2024年5月正式亮相。
70多年來,城市的建設(shè)者們始終探索的,就是人民城市的建設(shè)路徑。
人民城市,不僅有高度,更要有溫度。
2020年6月,上海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guān)于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對人民城市建設(shè)作出了系統(tǒng)安排。
很快,上海形成一套“1+N”的人民城市建設(shè)制度體系,并推出一批“民心工程”,包括加裝電梯、幼兒托育、小學(xué)生校內(nèi)課后服務(wù)、停車難綜合治理等,切口尤為小而具體。
內(nèi)院立面采用了與老建筑相同的混凝土磚。錢尤祎攝
今天的黃浦江邊,人潮如織;人與城互相成就,城與人共融而生。上海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溫暖著在這里的每一個人。
屋頂露臺。錢尤祎攝
倚欄眺望,夏日的庭院廣場上,花開得正艷,一棟四層高的紅磚樓在合圍的灰色墻面映襯下,顯得分外醒目。
庭院廣場里的紅磚樓格外醒目。錢尤祎攝
“今后,這里將是高端現(xiàn)代服務(wù)業(yè)經(jīng)典歷史街區(qū)、國際金融辦公服務(wù)平臺、中央活動區(qū)文化標桿、城市共享公共空間。”談及未來,俞未滿懷信心。(金煜純、軒召強、董志雯、錢尤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