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民眾集會抗議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襲擊。
(新華社 圖)
以色列不顧美方勸阻和伊朗嚴厲警告,在特朗普給哈梅內伊設定的60天談判大限到期后的第一天,即迫不及待地發起“崛起的雄獅”軍事行動,對伊朗發起大規模空襲。
以色列這次行動,絕非因為伊朗發展核武器果真到了火燒眉毛的危急關頭,而是因為內塔尼亞胡堅信,伊朗苦心建立的“抵抗軸心”成員已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現在是解決伊核問題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稍縱即逝的時間窗口,鏟除伊核威脅恐將遙不可及。
伊朗擁核被指進入倒計時
就在以色列發動襲擊的前一天,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決議,稱伊朗違反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義務,且長期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不合作。近二十年來,伊朗首次遭到如此譴責,其發展核計劃的真實意圖遭質疑。
德黑蘭則譴責該決議的通過是“出于政治目的,缺乏技術和法律基礎”,暴露出美英法德等國對以色列和伊朗的雙重標準,“徹底損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信譽,進一步暴露了該機構的政治化本質”,并宣布凍結國際原子能機構40%的核查權限,撤除設在伊斯法罕核設施的監控攝像頭。
不止于此,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拉米還下令在安全地點新建鈾濃縮設施,并用第六代先進離心機替換福爾多核設施的第一代離心機。
毫無疑問,這給內塔尼亞胡采取行動提供了理由。他在發動襲擊后辯稱,伊朗近年來生產的高濃縮鈾足以制造9枚核武器,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制造出核武器——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幾個月” ,“這對以色列的生存來說是一個清晰而現實的危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軍方官員亦向媒體放風說,伊朗擁有“足以在幾天內制造15枚核彈的裂變材料”。
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丹尼·達農的指控更具體,他援引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上述報告稱,伊朗掩蓋了核項目細節,其“一再違反”和“繼續欺騙”的行為“沒有產生實質性國際后果”,伊朗構成的直接威脅已“發生急劇轉變”,以色列發動襲擊是為應對不斷升級的生存威脅“經過深思熟慮后采取的必要行動”。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續稱,以色列情報部門發現伊朗一個秘密項目顯示,伊朗不僅在制造核彈方面取得了危險的進展,而且還與代理人協調制定了突襲以色列的計劃,包括成千上萬的恐怖分子從四面八方侵入以色列,萬炮齊轟,規模超出10月7日發動的襲擊,甚至將“核打擊”也列入了其中。
“抵抗軸心”成員無力拔刀相助
長期以來,伊朗一直依靠代理人武裝牽制以色列軍事行動。然而,前年10月7日哈馬斯恐襲改變了一切。當時,內塔尼亞胡誓言以色列將“改變中東”。許多人都沒有太當真,認為這只是出于政治需要說說而已。誰知,隨后20個月,以軍窮追不舍,伊朗扶持的地區武裝多被打殘,無暇、也無能力他顧,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正當其時。
首先、哈馬斯被去勢。經過近兩年清剿,哈馬斯16名政治局成員中至少11人被殺,包括前后兩任政治局主席伊斯梅爾·哈尼亞和葉海亞·辛瓦爾。如今的哈馬斯外援中斷,地下經濟受阻,武器儲備匱乏,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加沙民眾不滿情緒日益增長,甚至有示威者高喊“哈馬斯滾出加沙”。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哈馬斯殘部有心,也無力助伊攻以。
第二,黎巴嫩真主黨遭重創。作為伊朗倚重的主要幫手,為支持哈馬斯反圍剿,黎巴嫩真主黨炮擊以色列北部,迫使逾6萬以色列人背井離鄉。去年9月,以色列在黎巴嫩全境多地引爆傳呼機和對講機爆炸事件,致使黎巴嫩真主黨傷亡數千人。數天后,以軍炸死了黎巴嫩真主黨幾乎所有的中高層成員。當月底,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也在以軍空襲中喪生。
10月初,納斯魯拉繼任者雜湊姆·薩菲丁和真主黨情報總部指揮官阿里·侯賽因·哈齊瑪被刺身亡,真主黨領導層及其指揮能力,以及通信系統、邊境軍事部署被摧毀殆盡,先進的武器系統亦所剩無幾,只能對以色列示軟。
第三,伊朗“龍脈”被切斷。伊朗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從伊朗到伊拉克,從敘利亞到黎巴嫩的“什葉派新月帶”。然而,去年12月阿薩德政權倒臺改變了一切。今年5月,特朗普在利雅德會見敘利亞臨時總統色拉,表示考慮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伊朗向真主黨輸送武器的陸路通道恐將不保。
6月15日,色拉宣布,敘利亞領空對“追蹤并擊落來自伊朗的無人機和導彈”保持開放,“任何威脅以色列的伊朗飛行器都將被擊落。”以色列軍方證實,敘利亞新政策使以色列的攔截效率提升了40%,在6月16日摧毀的伊朗無人機中,借道敘利亞領空的多達70%。
第四,胡塞武裝未倒,卻元氣大傷。今年3月中至5月上旬,美國發起逾千次打擊,重創胡塞武裝。由于胡塞武裝80%的物資通過中東地區非正式航運網絡中的伊朗走私船只運送,美以很難在數千艏船只中鎖定目標,因此,打擊胡塞武裝并不那么成功了。
5月初,胡塞武裝與美國簽署停火協議,但仍繼續高調對抗以色列,但穿透以色列領空能力有限,無人機和短程導彈難以威脅以色列核心目標,而自身基礎設施卻成為以軍的打擊目標, 6月10日,受胡塞武裝控制、用來轉運伊朗武器的荷臺達港碼頭即遭以色列海軍襲擊。
第五,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繳械求生。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之下,為避免與美國爆發全面沖突、成為美軍下一個打擊目標,4月7日,伊拉克境內受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旅”、“努賈巴運動”、“賽義德烈士旅”、邁赫迪軍等五大什葉派民兵組織共計約5萬武裝力量集體宣布解除武裝,將在6個月內上繳全部重型武器,成員可選擇加入政府軍或轉型為政黨。
第六,伊朗的防空系統遭以色列重創。2024年10月26日中,在以色列空襲中,伊朗3套俄羅斯S-300防空導彈系統被以軍摧毀,另一套也在去年4月以軍空襲中被摧毀。
而俄羅斯目前自顧不暇,為應對烏克蘭空襲,短期內不可能將現役防空系統提供給伊朗,而生產新的同級別防空系統更需要時間,在俄羅斯幫助伊朗重建防空設施之前,包括核設施在內的伊朗重要基礎設施實際上缺少防御,這為以軍發起“崛起的雄獅”行動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內塔尼亞胡怎肯錯失良機。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張介嶺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