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國際問題學者張維為教授在近期接受訪談時,對外拋出了一個震撼觀點:如果中美因臺海或南海爆發軍事沖突,國際社會第二天便會發現“美國不再是超級大國”。
這一論斷迅速引發國際社會的熱議,美國的霸權地位果真如此脆弱?為何張維為說美國超級大國地位能在24小時內崩塌?是中國真正具備了"掀桌子"的實力,還是戰略威懾的心理放大?
要理解張維為這句話的分量,先得看清臺海與南海對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對中國而言,這兩片海域不是簡單的領海范疇,而是關乎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命脈。
尤其臺海地區,一旦外部勢力試圖在此"拱火"甚至強行插手其中,中國必定義無反顧,調動一切資源與能力進行反擊!當對手挑戰中國終極紅線時,再強大的敵人也注定會遭遇最猛烈的迎頭痛擊。
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核心資產不是航母戰斗群,而是其全球貨幣與債務循環體系。五角大樓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解放軍已建立了反介入體系,設置的地方就是第一島鏈,其中蘊藏著動搖美國國本的關鍵變量:遠程精確打擊能力與戰爭承受力倒掛。
蘭德公司2年前的推演顯示,在西太平洋高強度對抗中,美軍日均彈藥消耗量將達到反恐戰爭的30倍。但現實是: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炮彈單價超過一枚寶馬7系轎車,而解放軍反艦彈道導彈的效費比優勢可達20:1。
更致命的是,美國將近8成的稀土依賴進口,90%的抗生素原料產自海外,這種深度全球化依賴恰恰成為其戰略軟肋。
當“愛國者”導彈攔截單價600萬美元,而攻擊方無人機成本僅5萬美元時,戰爭本質上成為數學游戲。美國兵推承認:在臺海沖突首周內,美軍可能損失兩艘航母、300架戰機和2萬名士兵。
但鮮少有人計算后續連鎖反應:首日戰損觸發紐約證券交易所熔斷;48小時內全球美元流動性凍結;72小時后戰時國債收益率突破10%;沙特、巴西等資源國啟動本幣結算應急機制。這種金融信心坍塌速度將遠超軍事失利本身。
這樣一看,張維為的斷言絕非信口開河,其背后是對中美軍事實力深刻演變、戰場態勢的精準把握。今天的中國,早已鑄造了足以懾退強敵的"倚天劍"。
"東風浩蕩"的鋒芒已露。曾幾何時,美國龐大的航母戰斗群是游弋全球的"力量象征",但在今日中國面前,它已淪為巨大靶標!
被稱為"航母殺手"的DF-21D、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配合DF-17等超高速導彈,已形成無死角的飽和打擊網。它們能從陸地機動發射,即便距離上千公里之外,目標也能精準鎖定。
西太平洋乃至南海,都在它們的火力覆蓋范圍之內,一旦交戰,美航母群進入這片海域無異于進入"死亡游戲場"。美國智庫近年反復兵推的結果也顯示,其在西太的前沿軍事存在,在中國強大導彈火力打擊下難以幸存。
"鋼鐵巨鏈"鎖咽喉。如果戰火燃起,戰場絕非僅限于波濤洶涌的海上。美軍散布在亞太各處的核心軍事節點,從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到關島的安德森戰略轟炸機基地,再到日本橫須賀的海軍基地,這些支撐美國海外軍事力量的"筋骨",都在中國強大的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精準打擊圈之內。
解放軍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將如同沉重的鎖鏈,瞬間卡住美軍力量投送的咽喉。當這些"前沿堡壘"被癱瘓,美軍賴以全球干涉的力量體系就會瞬間崩塌,就像巨人被突然抽去了雙腿。
"星海群狼"的致命游擊。現代化戰爭本質是體系對抗,勝負不僅在于武器數量,更在于能否摧毀敵方的指揮神經與感知網絡。中國如今建立了完備的衛星偵察體系、反衛星戰力,以及不斷壯大的水下潛艇部隊與高空無人機群。
一旦開戰,這些力量就如同隱入浩瀚星海的"群狼",將瞄準美軍的"七寸"——衛星通信、戰場數據鏈、指揮控制節點。被戳瞎雙眼、震聾雙耳的美軍艦隊,就如同海上的鋼鐵孤島,瞬間沒了方向的優勢。體系化破擊之下,任何單獨的武器平臺都難以逃脫。
美國霸權依賴三大支柱:軍事威懾、盟友體系、美元霸權。一場高強度沖突可能同時動搖其根基。
若美軍航母被擊沉或基地遭摧毀,將直接打破其“不可戰勝”的敘事。美國防部內部評估承認,中國有能力在不到半個小時內摧毀西太平洋所有航母。此類場景一旦發生,美國在盟友心中的強大形象也隨之崩塌。
日本、韓國等盟友的配合依賴美軍實際威懾力。若美軍首戰受挫,日韓可能加速戰略自主甚至中立化。菲律賓在南海沖突中更可能“觀望而非參戰”。
全球35%的海上貿易經臺海,沖突將極大影響石油美元循環鏈。多國可能加速去美元化,例如東盟已推動本幣結算,金磚國家醞釀新儲備貨幣。
戰爭的沖擊遠超軍事范疇,造成供應鏈的“心臟驟停”,臺灣占全球先進半導體產能的65%以上。臺積電一旦停產,將影響國際整個科技行業,美國企業損失或高達萬億美元。
美國智庫預測,若臺海開戰,可能形成“中俄朝vs美日韓澳印菲越”的九國混戰。但俄羅斯可能借機擴大能源影響力,印度或保持中立以換取發展空間,美國實際能動員的力量遠低于紙面。此消彼長下,“超級大國”的定義將被改寫。
張維為的“一天論”歸根結底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霸權的警示,畢竟核時代的大國沖突沒有贏家。中國發展軍力的初衷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安全,并不是欺負他國,而在現實博弈中,中美已轉向非軍事競爭。
中國通過與眾多國家合作重構產業鏈,今年對拉美港口投資激增將近一半,削弱美國貿易主導權;美國以“小院高墻”封鎖芯片技術,卻推動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率突破30%。
真正的超級大國智慧,在于避免戰爭而非贏得戰爭。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警示“中美若開戰,比1914年歐洲更危險”時,兩國更需在南海演習熱線、核武器管控等領域建立“危機防火墻”。
回顧之前的歷史,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大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皆始于一場局部沖突的失控。今日中美如果在臺海發生戰事,美國失去的不僅是大炮航母,更是其國際地位。
但中國始終清醒,和平統一是最優先級,戰場優勢只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正如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所言:“21世紀屬于能避免戰爭的國家”。當美國學會尊重紅線,世界和平就在我們眼前。
參考資料:
美軍要介入?中方駁斥.--魯中晨報.--2024-06-06 07:5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