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上對中國火力全開的馮德萊恩,如今正面臨歐洲議會不信任投票的滅頂之災。危急關頭突然對華示好,馮德萊恩這招"臨時抱佛腳",真能幫她渡過政治危機嗎?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最近上演了一出"變臉"大戲。就在G7峰會上對中國火力全開、指責中國"武器化稀土"不到一個月后,她在布魯塞爾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突然換上另一副面孔,大談中歐合作的重要性。這種180度的態度轉變,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玄機?
【馮德萊恩面臨歐洲議會不信任投票】
原來,馮德萊恩正面臨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據外媒(Politico)報道,歐洲議會已收集到足夠簽名,將在下周對她發起不信任投票。這可是十多年來頭一遭,歐盟委員會主席被逼到如此境地。更嚴重的是,如果投票通過,不僅馮德萊恩要卷鋪蓋走人,整個歐盟委員會都得集體辭職。
羅馬尼亞極右翼議員皮佩里亞表示,已經收集到足夠簽名,準備就三大"罪狀"對她發起彈劾:疫苗采購黑箱操作、疫情資金使用不當、操控非政府組織影響議會。
再加上她強推的《歐洲綠色協議》引發多國農民抗議,能源政策搞得成員國劍拔弩張,訪問以色列不打招呼惹眾怒,對俄能源制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華"脫鉤"更是遭到多數成員國反對。這位主席的執政成績單,簡直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王毅會見馮德萊恩】
這種情況下,馮德萊恩突然對中國展現出的友好態度,就不難理解了。她迫切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救命稻草”。面臨不信任投票,她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如果能夠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關系,無疑可以轉移公眾注意力,并向外界展示她的領導能力。
而會見王毅外長時,馮德萊恩不僅大談要發展"穩定建設性"的歐中關系,還特意強調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與其在G7峰會上的強硬表態形成鮮明對比。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要拿對華關系當"救命稻草"。
不得不說,馮德萊恩這步棋下得挺妙。實際上,中歐關系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經濟的命脈之一。從經濟復蘇的角度看,促進中歐經貿合作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特別是中國掌控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
【歐盟希望中國放寬稀土出口】
近期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歐盟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如果能在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中,爭取到中國在稀土審批上的讓步,那絕對是她的重大政績。
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也是個燙手山芋。馮德萊恩若能促成中歐達成關稅協商機制,不僅能讓德國等汽車大國對她感恩戴德,更能向歐洲民眾展示,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張牌要是打好了,說不定真能幫她增加政治籌碼。
說白了,馮德萊恩如今面臨的信任危機,歸根結底是因為歐盟的管理模式,與普通民眾內心期待之間存在巨大鴻溝。若她渴望掙脫這一困境泥沼,唯有借助外部議題來轉移矛盾焦點。
【中歐合作契合歐盟經濟復蘇的迫切需求】
而中歐合作,恰好為她提供了一個絕佳契機。這一合作既契合歐盟經濟復蘇的迫切需求,又能彰顯歐盟的戰略自主性,進而有助于她爭取到跨黨派的支持與認可。
但問題是,中國會買賬嗎?王毅外長在會晤中說得明白:中歐要總結過去50年經驗,規劃未來合作。這話看似平常,實則暗含深意——合作可以,但得拿出誠意來。中國支持歐洲一體化,堅持多邊主義,這些原則立場不會因為馮德萊恩的個人處境而改變。
馮德萊恩現在的處境,其實反映了歐盟治理的深層困境。一方面要迎合美國的戰略需求,一方面又要顧及成員國的經濟利益,結果搞得里外不是人。
【馮德萊恩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對俄制裁傷及自身,對華強硬適得其反,內部改革又引發眾怒。這種"既要又要"的騎墻策略,終究難以為繼。
更關鍵的是,中國早已看透這套把戲。馮德萊恩若真心想改善對華關系,我們歡迎;若只是想臨時抱佛腳,過了這關又故態復萌,那恐怕打錯了算盤。畢竟,中國手中的稀土王牌,可不是用來給歐盟政客救急的。
展望未來,中歐關系何去何從,主動權其實在中國手中。我們有足夠的戰略定力,不會因為歐盟一時的態度反復而改變既定方針。
馮德萊恩能否保住烏紗帽,關鍵看她能否真正認識到:與中國為敵得不償失,與中國合作互利共贏。這個道理,希望歐洲的政治精英們能早點想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