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7月1日報道,兩名美國官員透露,伊朗軍方6月在波斯灣艦船裝載水雷,這使美國擔憂伊朗在遭受襲擊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此消息一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霍爾木茲海峽局勢再次緊張,以色列竟呼吁中國出面制止伊朗。
以色列(資料圖)
霍爾木茲海峽,這個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狹窄水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其平均每日約有2000萬桶石油和石油產品通過,承擔全球約20%的海運石油貿易,是全球能源供應的“咽喉要道”。海峽北岸為伊朗,南岸是阿曼,中間偏伊朗一側有格什姆島等島嶼。它不僅是波斯灣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卡塔爾、阿聯酋等出口原油的關鍵通道,更是全球能源市場的關鍵節點。一旦海峽受阻,全球原油供應將遭受重創,國際油價勢必劇烈波動,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沖擊。
據歐洲央行預測,能源價格若上漲20%,歐洲國家在2026年和2027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各降0.1個百分點,歐元區還會面臨經濟滯漲風險。亞洲的能源進口大國如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也高度依賴該海峽進口石油,海峽關閉將導致能源成本上升,沖擊制造業等產業,進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
以色列(資料圖)
此次伊朗在船上裝載水雷,意圖耐人尋味。一種可能是進行封鎖演習,展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對美以形成威懾。另一種可能則是為應對以色列的突襲做準備。自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導彈襲擊后,地區局勢急劇升溫。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核計劃持強硬態度,未放棄突襲伊朗的想法,伊以沖突的根源遠未解決。在此背景下,伊朗裝載水雷以備不測,似乎并非毫無根據。
令人意外的是,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白樂濰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呼吁中國利用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敦促伊朗收斂軍事和核計劃。他聲稱伊朗出售石油所得資金用于地區“惡意活動”,要求中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以制止伊朗所謂的“軍事野心”和“核野心”。以色列此舉,顯然是將伊以沖突的責任甩給中國,試圖通過政治脅迫讓中國為其利益服務。但中國在伊以沖突和伊朗核問題上一直秉持公正客觀立場。在7月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希望中東實現持續有效的停火,推動地區重回和平穩定。關于伊朗核問題,應通過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各方應相向而行,推動伊核問題重回政治解決軌道。以色列的言論無疑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
以色列(資料圖)
中國與伊朗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贏基礎上。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是正常商業行為,符合市場規則和國際貿易準則。兩國還簽署了25年戰略合作協議,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貿易等多領域開展合作,這是雙方基于自身發展需求做出的選擇,以色列無權干涉。
當前中東局勢緊張,霍爾木茲海峽的穩定關乎全球經濟。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致力于勸和促談,推動地區和平穩定。中國將繼續依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推動中東問題和平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會被以色列等國的無理要求所左右。各方應通過對話和談判化解爭端,避免采取激化矛盾的行動,共同維護霍爾木茲海峽的暢通以及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