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由香港資深音樂人金培達作曲,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編劇、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主演的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在成都五糧液文化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上演,這也是該劇2025年巡演的收官演出。7月6日演出前,田沁鑫接受成都媒體采訪,揭秘該劇的幕后故事。
《受到召喚·敦煌》劇照
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以20世紀30年代在巴黎受到敦煌召喚的敦煌藝術研究所首任所長常書鴻、21世紀30年代敦煌數字研究中心的青年張燃為雙重視角,講述兩個時空、兩代青年奇妙交錯的“跨時空”故事,詮釋了一代代敦煌守護人“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和匠心傳承,是一次對千年敦煌文化的回望與致敬。
《受到召喚·敦煌》劇照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成都作為巡演收官城市時,田沁鑫表示:“成都不僅是一座充滿包容性與藝術活力的城市,還與敦煌有著深遠的聯系。”她提到,敦煌是絲綢之路上永不熄滅的文明燈塔,而成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璀璨起點。八十年前,常書鴻先生曾帶著一批川蜀學子奔赴敦煌,用生命守護中華文明;八十年后,國家話劇院將這段歷史搬上舞臺,回到成都,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田沁鑫還特別提到成都觀眾的熱情:“今年3月,話劇《蘇堤春曉》在成都省親演出時,五場演出全部售罄,一票難求。這次《受到召喚·敦煌》來到成都,我們希望用敦煌藝術的璀璨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她強調,敦煌與成都的相遇不僅是藝術的碰撞,更是文化使命的延續。
《受到召喚·敦煌》劇照
在創作過程中,田沁鑫提出了“讓敦煌年輕起來”的理念。“文藝+文物”有著雙寶相合、雙趣共生的意義。希望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文藝形式,將歷史中的文物故事“活態化”起來,喚醒文物中的民族基因,喚起大家對中華文明的熱愛與敬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受到召喚·敦煌》在舞臺上大膽創新,首次嘗試AI設計,結合3D特效、即時拍攝和二維動畫等技術手段,打造出多屏互動的視覺效果。劇中通過快速切換1935年至2035年的多維時空,以影視化敘事呈現敦煌的古今變遷。
《受到召喚·敦煌》劇照
主演張藝興的加入也是該劇年輕化的重要一環。他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演繹常書鴻與當代青年張燃,以扎實的表演功底展現了不同時代青年對敦煌文化的堅守與傳承。田沁鑫表示,通過這種“青年演繹青年”的方式,既為作品注入青春活力,也為青年群體樹立了文化傳承的榜樣,推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這也是讓敦煌文物突破圈層壁壘的嘗試,讓更多年輕人感受敦煌,接受“文物新語境”。
采訪中,田沁鑫還分享了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近日宣誓入黨的感人事跡。她回憶道,2024年春節看望游老時,他曾表示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游本昌同志正是將個人藝術生命與國家命運、人民期盼緊密相連,以卓越演技塑造諸多充滿人性光輝的角色,傳遞向上、向善的生命力量。游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他讓我們確信:生命終會老去,但信仰永遠年輕;藝術或有邊界,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無止境。”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謝宇宏 編輯 袁詩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