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最藏不住的,是咳嗽和貧窮。”
貧窮比咳嗽更可惡,你就是刻意隱瞞,反而暴露得越發明顯。
反而是那些有錢的人,他們總是深藏不露。就是你的親戚發大財了,你都不知道他具體有什么門路,財富到底有多少。
你也不要過于在乎他人的財富,還是多研究這個社會,到底如何才能搞到錢。
請相信,萬物有靈,錢也如此。
一個人在什么時候發財、窮困、投資失敗等,都是有規律的。與其強求錢財,不如借用規律。
按照人生規律,一個人搞錢,多半存在“40歲理論”。
01
人生90%的錢,是40歲以后賺的。
奧美互動全球董事長賴恩·費瑟斯通豪做了一項從業人員情況調查,發現一個事實:大多數的人,在40歲之后賺的錢,占人生所有錢的85%—90%。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有很多。
我們看一個人四十歲之前,遭遇了什么,就明白一二了。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讀書,直到十八歲,高中畢業,走進大學。這一階段,幾乎是花父母的錢,自己對錢也沒有什么具體的概念。
到了二十多歲,走出校園的大門。雖然有了文憑,但是經驗不足,涉世未深,要拿到高薪是很難的,甚至連續多年,都迷茫中。
二十多歲,很多人還處于“試錯”的階段。一件事開始了,做到一定程度,發現不僅沒有賺錢,還虧了。那就推倒重來。
到了三十歲,戀愛結婚,買房,生娃,忙得焦頭爛額,那也只能是被“缺錢”的現實,提著自己走。
迫于生活的壓力,一個人會努力去賺錢,也會栽跟頭。但整體是“吃一塹,長一智”。
三十歲到四十歲,養兒方知父母恩,人的情感世界,也開始成熟了。
一部分人,在三十多歲,工作有了一定的業績,也被提拔到重要的崗位。
不難發現,四十歲之前,我們積累了經驗、有真正適應社會的能力、積累了人脈資源、商業頭腦的成形、社會真相的識別,還有了一個小家庭,承擔了家庭的責任。這些東西累積起來,就呈現出“厚積薄發”的預兆。
四十歲,往往是一個人財富爆發式增長的點。
02
人過了40歲之后,存款才會穩得住。
如果說,一個人的收入多少,90%是你的能量積累。那么決定你存款多少的,90%是你的欲望積累。
很多人賺錢幾百萬,不是問題,但是他并沒有存到錢。尤其是年輕人。
你算一筆賬,從二十歲開始打工,一年賺五萬。到六十歲,你打工四十年,那么你也有兩百萬。
事實上,因為社會發展,工資收入提升,你賺的錢,會超過兩百萬。
但是你有存款兩百萬嗎?沒有吧,也許你存款二十萬都拿不出來。
錢都去了哪里?柴米油鹽醬醋茶,孩子的學費,平時旅游,過年過節的開支,買車買房,戀愛等。
最可怕的是,一個人有了二三十萬存款的時候,不僅沒有富起來,反而變成負債累累的人。
二三十萬存款的人,會遇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社會陷阱——房子的首付,有二三十萬夠了;這些錢,可以買一臺好一點的車;很多理財產品,首期投資就是這個數;加盟某個品牌的店鋪,也差不多夠了......
加上一個人的欲望在作祟,有了存款,人就會飄。面子式消費,親戚朋友聚會,在熟人面前吹牛等行為,一擁而上。
當然,很多的消費,是必須要的。一日三餐,剛需的房子等。但其中也存在“愛面子的行為”。
我見過很多中年人,對房子過度裝修,動不動就投入二三十萬。很多裝修,都好看不中用,還帶來了后續的麻煩,如雞肋一樣。
比方說,南方的房子,你非要做地暖,一年都用不上一次;你非要裝設中央空調,打開一天就是幾十度電,而家里通常是一個人在家,非常浪費。
當你到了四十歲,看到了面子的丑陋,欲望的陷阱,那你再去存款,就穩得住了。
社會陷阱一發生,你就看穿了,根本就不會入局。比方說,某些理財,一開始你就知道要虧。房子降低首付,就等于提升了貸款額度,到底是多花錢還是少花錢,心中有數。
你和人交往,也可以撕掉面子,按照規則去談錢。保證自己不吃虧。
從客觀上說,你到了四十歲,房子車子都有了,大筆開支就沒有了,存款就是理所當然的。
03
錢會給那些高配格局的人,存款給低配生活的人。
培根說:“金錢是個好仆人,但在某些場合也會變成惡主人。”
當一個人變成了金錢的主人,那么錢就可以收放自如。
提升賺錢的速度,降低開支的速度,穩住存款,人就致富了。
高配格局的人,他們一直在提升認知,讓自己登上知識的高峰,看到賺錢的邏輯。
年輕的時候努力讀書,取得很高的文憑;走進社會,多次試錯,找到最佳路線,然后在門道上,混成精英。
低配生活的人,看起來有點摳門。但是他們卻很幸福,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
同時在社交方面,會進行選擇,把對自己有利的人,多聯系。
我們終究會明白,真正的財富,不是一揮而就的,是慢慢得來的。
四十歲,叩開財富的大門,剛剛好。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