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前,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起成立第三黨的調查,超93萬賬號參與,64.3%投“是”。先看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矛盾根源。“大而美”法案對馬斯克商業帝國沖擊直接——廢除碳排放積分交易規則,特斯拉去年28億美元碳積分收入占凈利潤39%,沒了這筆錢,一季度若缺4.09億美元碳積分,特斯拉就會虧損。
法案還取消電動車消費者稅收抵免,砍太陽能、風能等聯邦資助,特斯拉電池制造、超充網絡等業務全受影響。特朗普回擊夠狠,威脅砍掉馬斯克所有補貼,還放話“考慮驅逐他回南非”。這有法律依據嗎?馬斯克確實有“身份爭議”:1992年持J-1簽證到美國,斯坦福輟學后沒工作許可卻創辦Zip2,2002年才入美籍。但想撤銷他的公民身份很難,得證明他申請時欺詐,這種情況極少,像剝奪納粹戰犯身份才會用,特朗普政府要走這步棋,得打場硬仗。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再說馬斯克的第三黨計劃。他選在獨立日發起投票,說新黨專注2 - 3個參議院席位和8 - 10個眾議院選區,就能在關鍵投票中起決定作用。支持者覺得這和他搞特斯拉、SpaceX一樣,成功率低但一旦成了就改變游戲規則,他還轉發這評論配“100”表情和美國國旗。可現實很骨感。美國選舉專家布雷特·卡佩爾說,各州法律全偏向兩大黨,第三黨要提交海量簽名才能讓候選人上選票,還得在選舉中贏一定比例選票,光應對兩黨訴訟就得花數億美元。
不過馬斯克不差錢,他凈資產超3500億美元,資金或許能解決部分問題。但歷史是面鏡子,佩羅當年拿19%普選票卻沒贏得一張選舉人票,馬斯克想靠新黨當總統,憲法和現實都是大坎。專家說第三黨通常是攪局者,馬斯克若只想搗亂、表達觀點,這目標能實現,比如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給特朗普使絆子,讓他控制不了國會。這邊“特馬”互撕激烈,白宮又出岔子。
特朗普和馬斯克(資料圖)
NBC報道,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特朗普和軍方高層討論F - 47戰機的會議,因沒安全許可被要求在外等,軍方官員覺得這像“怪誕世界”,擔心泄密。白宮趕緊否認,說扎克伯格是應約來打招呼,之后去等預定會面。扎克伯格近年和特朗普走得近,1月就職典禮坐前排,在Meta終止內容事實核查,任命特朗普盟友當董事。但民調顯示,63%特朗普支持者對他反感,覺得他“討好”行為可疑。
這事兒也暴露特朗普政府管理問題,他把白宮當“中央車站”,人來人往,之前就有涉密群聊泄露空襲計劃、官員用私人郵箱辦公等事,保密工作早被質疑。現在美國政壇這幾出戲挺有看頭。馬斯克從特朗普盟友變“反水”者,建第三黨威脅雖難成真,但能在中期選舉給特朗普添堵。特朗普拿馬斯克身份說事,更多是政治恐嚇,法律上難落實。扎克伯格闖入白宮會議,不管真相如何,都給特朗普政府“管理混亂”加了新證據。“大而美”法案引發的連鎖反應還在繼續,特斯拉股價因雙方互撕暴跌,市值蒸發超1500億美元,雖有回升但沒回到原位。
馬斯克(資料圖)
美國公眾對兩黨不滿早有數據——蓋洛普去年民調顯示58%成年人覺得需要第三黨,2003年以來支持率平均56%,可第三黨從政難是現實。馬斯克這波操作,到底是為商業利益還是真要改變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在保密和管理上的漏洞,會不會引發更多問題?這些都得看后續發展。美國政治舞臺上,資本、權力、規則的博弈,正以這種激烈又混亂的方式上演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