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再爆重磅消息,2025年7月2日,俄海軍副總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在庫爾斯克州指揮所遭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精確打擊身亡,一同遇難的還有其他10名俄海軍高級軍官。這一事件如同在俄烏沖突的湖面投下一顆巨型炸彈,激起千層浪,讓人不禁擔憂俄羅斯是否會陷入如伊朗般的困境,而普京的心或許也在這場悲劇中心碎不已。
古德科夫少將的履歷堪稱輝煌。他2005年畢業于新羅西斯克高等軍事指揮學校,還獲得過勇氣勛章、朱可夫獎章,并且在2023年被授予俄羅斯英雄稱號。他此前擔任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步兵旅旅長,這支部隊全程參與了俄烏沖突,在基輔、馬里烏波爾、阿夫迪伊夫卡和武赫萊達爾等多地戰斗,戰功卓著。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3個月前被普京破格提拔為海軍副總司令,管理俄羅斯海軍步兵旅、岸防部隊等。他的身亡,對俄海軍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普京(資料圖)
此次斬首行動的過程堪稱“精確打擊”的典范。烏軍依靠美、北約的精確情報,掌握了俄軍前線指揮所精確位置。當時,古德科夫少將帶領10多名作戰人員,赴距離俄烏現有接觸線約25俄烏沖突-俄烏沖突30公里的科列涅沃市區組織前線指揮所會議,會議內容可能與俄軍準備在烏克蘭蘇梅州發動大規模地面夏季攻勢有關。烏軍通過北約截獲俄軍無線電信號,鎖定科列涅沃指揮所坐標,發射4枚“海馬斯”導彈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指揮所被毀后,古德科夫與10余名軍官當場被掩埋。俄羅斯普里莫爾州州長奧列格·科熱梅亞科通報,“他與其忠實伙伴、我們共同的朋友納里曼·希哈利耶夫一同遇難”,科熱梅亞科補充說,古德科夫是在“履行軍官的職責,與他的戰友們一起”陣亡的。
從這一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到俄軍存在的系統性漏洞。在指揮體系方面,俄軍高層仍沿襲“親赴前線”的帝國傳統,古德科夫少將成為海軍副司令后,依舊親自前往前線指揮所。然而,在信息化戰爭中,這種做法忽視了指揮所隱蔽性需求。
俄海軍副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資料圖)
而且,俄軍指揮所距接觸線過近,距離俄烏接觸線25俄烏沖突-俄烏沖突40公里,未執行北約標準的50俄烏沖突-俄烏沖突80公里安全距離,這無疑給烏軍無人機和導彈留出了打擊窗口。在技術層面,俄軍的短板也十分明顯。俄軍與烏軍通訊波段重疊,電子裝備自擾問題嚴重,導致“電磁掩護”失效。此外,俄軍對中遠程目標攔截能力不足,烏軍導彈全程無干擾突防。
古德科夫少將的死亡,對俄海軍的戰略布局產生了沉重打擊。他是俄海軍步兵“旅改師”計劃核心推動者,原定2025年將第155旅擴編為第55快反師,其死亡導致擴編計劃嚴重滯后。他曾獲“俄羅斯英雄”稱號,以“敢講真話”著稱,被視為俄軍改革派代表人物。他的離去,使得俄海軍失去指揮中樞,蘇梅集群因指揮部被毀陷入混亂,直接影響庫爾斯克俄烏沖突-俄烏沖突蘇梅方向攻勢。
俄烏沖突(資料圖)
從更廣泛的層面看,這一事件反映出俄烏博弈的升級,尤其是本土安全與情報戰的“無界化”。烏克蘭效仿伊朗“抵抗網絡”,在俄境內建立情報網。此前就有2024年“蛛網行動”,烏方摧毀俄空天軍戰略轟炸機基地。如今,俄本土安全神話破滅,從基輔刺殺核專家到庫爾斯克斬首司令,顯示烏方滲透能力深入俄腹地。而普京面臨著巨大的戰略困境,高級將領接連死亡加劇軍隊內部恐慌,可能引發指揮體系信任危機。同時,俄軍依賴伊朗無人機、朝鮮彈藥維持戰力,但無法彌補技術代差與情報劣勢。
未來局勢充滿不確定性。若俄軍持續損失核心指揮官,是否會步伊朗后塵被迫妥協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但俄羅斯的核武庫威懾力遠超伊朗,普京仍有“絕地反擊”的籌碼。不過,這一事件無疑給俄烏沖突帶來了新的變數,也讓世界看到了這場戰爭背后復雜而殘酷的現實。普京在這場悲劇面前,或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而俄烏沖突的走向也更加撲朔迷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