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轉自中時新聞網、TVBS新聞網等臺媒報道,臺防務部門稱,自1日6時至2日6時,解放軍軍機53架次以及軍艦8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2日中午12時20分,臺防務部門又宣稱,自2日上午9時25時起,陸續“偵獲”大陸殲-16、空警-500等各型主戰機、輔戰機及無人機共25架次出?;顒印E_媒表示,等于在30小時內累計出動78架次軍機。根據臺防務部門2日公布的消息,自1日上午6時至2日上午6時,解放軍軍機高達53架次出海活動。
而后臺軍今年“漢光”演習不僅在時間上大幅增加,而且罕見地將“持久作戰”“基礎設施被破壞的情況”都納入設想與演練,此舉引發了島內擔憂。在臺海局勢日益緊張的局勢下,島內民眾對安全、生活等多方面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也說明了和平統一的愿景依舊存在。此外,近日解放軍在臺島周邊舉行的軍事演習,大概率也是想在“漢光”演習之前,對“臺獨”分裂圖謀進行震懾。這也說明大陸了已經在為臺海問題的最壞情況做準備了。
臺灣(資料圖)
對此,臺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解放軍對臺作戰模式亦可能是封鎖戰,這種封而不打的策略,使臺灣四周環海賴以維生的海上生命線立即受到封控,屆時臺灣的能源包含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大宗物資都必須立即管制,并會迅速耗盡,戰時民間工商企業都會停頓,整個社會秩序大亂。不管解放軍對臺頻繁動作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樣戰略戰術的考量,一個客觀事實不變,那就是兩岸統一節奏正在加快,賴清德之流的好日子沒多久了!
近日據臺媒報道,臺軍提出的新一波軍事特別預算中,除了大量購買美國的導彈系統(空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愛國者防空導彈、毒刺、海馬斯火箭炮、陸軍戰術導彈等),還要采購各型攻擊型無人機無人艇潛航器(復制烏克蘭對付俄軍的例子)、采購或租賃5-6架E-2D預警機,訂單合作超過5000億新臺幣,再次挑戰大陸底線。雖然美國方面已多次表達不支持臺采購新型空中預警機的方案,并且暫時以“戰時存活率不高”為理由,拒絕了民進當局要求。
特朗普(資料圖)
近年來美國政界、智庫和媒體頻繁炒作所謂“解放軍將在2027年武力攻臺”的論調,而且這一時間也點被塑造成了中美在臺海攤牌的關鍵節點。然而近期這一論調卻逐漸降溫,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對伊朗采取軍事冒險行動后,美國似乎開始有意回避這一話題。其實這一轉變的背后,是美國對自身戰略能力的重新評估,以及對與中國在臺海直接沖突后果的清醒認知。近年來美國在中東、歐洲和亞太三線投入了大量的軍事資源,尤其是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
美軍真在乎臺灣?看看他們在烏克蘭的做法就知道——提供剛好夠流血的武器,但絕不派一兵一卒。美軍近年將主力撤至關島,嘴上喊著“保衛臺灣”,實則把臺海變成消耗中國大陸的“火藥桶”。這種“火力前推、兵力后撤”的部署,暴露出美國真正的算盤是“用臺灣人的命換美國利益”。而臺當局還在自我蒙蔽,臺防務部門對此的解釋是"應對解放軍威脅的緊急措施",用上世紀90年代技術的導彈對付2025年后的解放軍,真的有用嗎?
臺灣島(資料圖)
目前來看,賴清德與其他臺當局官員接連接受媒體訪問,似乎還能感受到一種微妙的氛圍:臺當局似乎正在積極地塑造一種既不冒險又不被忽視的姿態——希望在面對美國時,找到一個清晰的定位。無論是蕭美琴所提到的兩岸對話,還是島內高層人員的對外發言,都明確顯示出臺當局正在試圖通過表達誠意來迎合美國。然而,正如歷史多次驗證過的,當棋子變得不再具有使用價值或變得過于麻煩時,那之后的命運便可想而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