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管悅
有“挑大梁”的90后新銳,用無人機賦能重點領域審計監督;有文科出身,卻能用Python編程和大數據系統編織財政資金審計“天網”的業務骨干;還有年紀輕輕就斬獲全國優秀項目的“老主審”……近年來,濟南市審計局以青年干部為骨干,精心規劃“審計路線圖”,鍛造出一支實干擔當、篤定前行的經濟監督“特種部隊”,用專業守護著泉城百姓的民生福祉,牢牢看管著城市的“錢袋子”。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帶您一起解碼濟南市審計局人才成長“方程式”,看看這幫年輕人,如何在“審計大潮”中乘風破浪。
“玩轉”無人機的90后
6月26日,在濟南市一處項目審計現場,伴隨一陣陣急促的“嗡嗡嗡”聲,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工作人員正在使用無人機設備對整個項目全域進行航空拍攝,構建“天地空”一體化審計模式。
曾經,在自然資源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等工作中,人工核查就像一場艱難的“馬拉松”,不僅耗時耗力,還困難重重。紙質報告和二維圖紙難以清晰呈現復雜地形的全貌,而陡坡、深坑等危險區域,更是人工難以逾越的 “天塹”。
如今,濟南市審計局堅持科技賦能,建強行業領域“一專多能”人才團隊,將地理信息系統與無人機相結合,為審計工作裝上了“千里眼” 和 “順風耳”。在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專項審計調查中發現耕地保護不到位、超深越界采礦等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根泉城。
在此過程中,培養出了一批專業過硬的無人機飛手持證上崗,濟南市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二級主任科員呂晞雯便是其中一位。每每提起自己擁有無人機飛行執照,她都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兒。
2019年7月,呂晞雯研究生畢業考入濟南市審計局,在基層鍛煉兩年后回到業務一線。“審計第一戰”即挑項目大梁,實施全市糧食購銷領域專項審計任務。
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時間緊任務重。“當時我還是個業務小白,面對陌生的審計領域,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很著急。”呂晞雯說,幸運的是,有經驗的前輩手把手從工作底稿教起,幫助熟悉業務、掌握方法,一起瞄準相關政策文件抽絲剝繭,寫下了審計生涯中第一張取證單。
2022年,局里為每名年輕干部量身配備“雙導師”,讓她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在業務導師悉心指導下,僅一年時間,她就從初出茅廬的“審計小白”,到獨當一面的 “審計女兵”。從業務處室輪崗到秘書處后,又接到加強審計全過程質量控制這一全新挑戰。她半個月獨立起草完成相關意見,通過把控27個審計管理薄弱環節,完善制度建設,啃下了“硬骨頭”。2025年呂晞雯同志獲得“山東省百名優秀選調生”稱號。
在濟南市審計局里,像她一樣挑大梁的“90后”還有不少。近年來,濟南市審計局深化實施青年干部培養工程,制定《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三年行動計劃》,謀劃青年干部成長路徑,目前,濟南市審計局儲備35歲以下年輕干部63人,其中研究生學歷51人,占81%,形成抓穩定、促發展、謀長遠的年輕干部隊伍結構。
能敲代碼的副處長
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和經濟監督“特種部隊”的定位,決定了審計人必須把握時代脈搏,種好“責任田”,成為“多面手”。在濟南市審計局,不僅是無人機,圖數據庫、編程、大語言模型等新技術目前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對于濟南市審計局財政審計處副處長高素真而言,文科出身的她,從沒想到敲代碼竟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大數據時代浪潮涌動,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素真說,當她面對浩如煙海的電子賬冊卻找不到數據異常點時,突然意識到傳統審計方法正在面臨數字時代的嚴峻挑戰。不僅要熟悉政策,更要熟悉數據,從數據中要效率、要成果。
正巧,單位組織了相關培訓,推廣應用BIM、GIS等新技術新方法,高素真果斷報名參加。培訓涵蓋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等內容,這些新技術猶如為審計工作裝上了“數字引擎”,“就好比一本厚厚的書通過數據代碼變成了幾頁紙。”高素真說。“充電”開眼界,“實戰”練手腳,2023年4月,高素真同志榮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除培訓學習外,濟南市審計局常態化舉辦“數據審計技能大賽”“審計質量管控”等多領域實戰比武,提高審計“戰力”。78人通過審計師、計算機中級等資格考試,16名年輕干部在省、市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勇挑“國家級”重擔的“老主審”
2022年年底,剛結束上一個項目的濟南市審計局企業審計處一級主管王西艷,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接到一項新任務——在2023年重點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情況專項審計調查項目中擔任項目主審。
從事工作八年以來,王西艷共參與大型國企審計項目近20個,擔任主審項目10余個,累計揭示企業在重大投資決策、重大政策落實等方面各類問題隱患656項,助力企業挽回損失、盤活資產約3.2億元。
雖然已是“老主審”,但王西艷坦言,面對爭創全國優秀項目的重任,從材料申報到報告提煉,每個環節都如履薄冰。“就像扛著一座山在前行。”她說,審計工作永遠沒有“終極版”,每個項目都是一張等待解答的“新考卷”。
為保障項目順利進行,濟南市審計局從各業務處室抽調骨干人員,組成項目團隊。有人通過政策研究、頭腦風暴等方式,總結梳理國家宏觀政策;也有人打破信息孤島、貫穿業務聯系,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提升審計效率。
項目開展過程中,在對某集團開展試點審計后,王西艷帶領團隊抽絲剝繭,發現企業存在違規出借資金、控股企業控制權弱化等多個重大問題,為了讓后續審計工作有可以參照的施工圖,團隊認真對比了以往審計成果,梳理了89份底稿、取證單等資料,對試點審計查出的19項問題,進一步細化問題查證思路舉措,為后續其他審計組對另外6家國有企業的審計調查提供了一份“導航圖”,使整體審計效率提升近50%。
不同領域的審計人員在項目中呼應聯動,既確保審計站位有高度,又保障監督精度有力度。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個項目最終斬獲2023年全國優秀審計項目一等獎,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
然而,這只是濟南市審計局完善“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體系,培養“一專多能”審計干部的一個縮影。濟南市審計局堅持在一線發現使用干部,在審計一線和艱苦工作中鍛煉年輕干部,三分之二以上的審計項目主審由年輕干部擔任,同比提高10%。鼓勵年輕干部通過上掛、下派等方式在審計實踐中提升能力,先后選派55名年輕干部參加巡視巡察、參與上級審計機關聯動項目,拓寬審計視野。
“滿載榮譽”的一群人
成長有支撐、創新有舞臺、奮斗有回報。濟南市審計局聚焦提升年輕干部“能查、能說、能寫”能力,構建分階段、遞進式全成長周期培養模式,既是一次人才評價的變革與創新,也折射出濟南識才用才的力度與溫度,更彰顯城市發展的高度。
“審計工作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指哪兒打哪兒,打哪兒成哪兒。”濟南市委審計辦主任,濟南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丁林橋介紹,“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只有不斷強化自身和體制機制建設,堅持苦練內功,才能推動“審計作為”更加適應“審計地位”。
丁林橋介紹,為擴充隊伍,局里聚焦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需求,通過“泉優計劃”等渠道補充緊缺專業骨干力量。同時,深化年輕干部培養工程,完善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抓好審計干部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破除年齡壁壘,提拔晉升敢于負責、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優秀年輕處科級干部。其中,90后處級干部已達6名。
濟南市審計局深入貫徹“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的總要求,按照審計干部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安排,深入推進年輕干部培養工程,深化賦能提升、強基固本等五項行動,構建形成獨具審計特色的全員量化考核體系,樹立“以實干比擔當、以實績論英雄”的工作導向……干部隊伍結構明顯優化、素質能力更加過硬,審計的公信力、震懾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近兩年,濟南市審計局連續獲得全國優秀審計項目,10人次榮獲齊魯最美審計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對連續多年表現優秀、排名靠前的干部,在選拔任用、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近三年,濟南市審計局有28名業務骨干因此縮短職級晉升任職年限,帶動青年干部爭先創優熱情高漲,成為“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的具象表達。
濟水之南,群賢畢至。“海右人才節”的燈光照亮泉城夜空,濟南審計局也為青年干部成長點亮了前行的路,讓人才從“留在濟南”到“成在濟南”。未來,這支經濟監督的“特種部隊”將以更精準的“武器”、更敏捷的 “身手”奔流向前,為強省會建設貢獻審計力量,不負“為國而審、為民而計”的時代使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