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林場國家儲備林基地。廣西林業局供圖
廣西是我國南方重要集體林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重要林業產業高地,集體林地面積占到全區國土面積的60%、林地面積的91%以上,遍布八桂大地的群山峻嶺、莽莽林海。集體林區是提升碳匯能力的重要載體、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新一輪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以來,廣西各級林改專責機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以統籌推進“確權登記、規模經營、金融創新”為主線,協同推進“穩確權、擴流轉、強產業、活金融、促增收”為路徑,創新推進“資源打包、市場運作、項目經營、林票合作、利益聯結、聯農帶農”為切口,穩步推進政策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機制創新,一幅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治理優的實景畫卷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開。
“破題”——科學優化改革頂層設計
把牢改革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持集體林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堅持底線思維,不搞“一刀切”、強迫命令。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強化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精準發力,統籌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生態受保護、產業得發展、農民享實惠,持續增強林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推進改革。在全國非先行先試省區中率先以省級黨委、政府名義出臺改革實施方案,配套制定重點任務清單、重要政策清單及試點工作方案,形成“一個方案、兩張清單、兩項試點”的頂層設計。逐級成立改革專責機構,林業、自然資源、金融監管部門分別牽頭推進;在全國率先召開總林長會議動員部署改革重點任務,自治區總林長簽發2025年第3號林長令,聚力推進林權確權登記等“五大改革攻堅”,確保改革落地見效。
強化試點先行。組織在南寧市、玉林市、河池市等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在武鳴區、邕寧區等26個縣(市、區)分類實施林權確權登記、適度規模經營、林木采伐管理、產業促農增收、林業金融創新等5個方面的專項改革試點,創新推進集體林地確權登記,加力推進林業綠色金融創新,精準提升集體林地經營質效,持續放活森林經營管理體制,推廣一批先進經驗、固化形成一批制度成果,為全區深化改革提供新模式、新經驗、新路徑。
“破冰”——深化林權確權登記攻堅
清理歷史遺留問題。林業、自然資源部門在全國率先聯合印發清理規范林權歷史遺留問題方案,推動地籍調查成果互認。強化以林權數據整合為抓手,組織開展林權確權登記情況摸底核實,建立工作臺賬,堅持原依法頒發的林權證“不變不換”,結合日常登記需求,申請一宗、辦理一宗、解決一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村(屯)集中清理規范。一年來,全區完成清理規范林權歷史遺留問題8.4萬宗、占到清單總任務的24%。
創新確權機制模式。充分利用高分影像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建立“以內業為主、外業為輔”的地籍調查模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匯交數據,推動實現“不花錢”零成本確權登記;創新技術優化流程,加快實現“少花錢”低成本高效登記;充分利用國家儲備林項目資金,通過“花項目的錢”來破解確權登記經費短缺難題。一年來,全區累計新核發林權類不動產權證面積1359.4萬畝,其中2025年以來新核發林權類不動產權證宗數同比增長45%。
優化提升登記服務。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的基礎上,創新開展聯戶確權發“中證”、整村(屯)發“大證”及“國儲林+林權登記”“林權登記+金融”“一站式”服務。加快建設林權數字化管理系統,推動林業、自然資源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林權抵(質)押貸款備案登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林業、自然資源、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同指導、服務涉林貸款項目業主完善不動產登記,在貸款展期、新申請貸款、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
黃冕林場國家儲備林基地。廣西林業局供圖
“破局”——提升林地規模經營效益
引導擴大適度規模經營。統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以國家儲備林建設、商品林“雙千”基地建設為載體,引導林農、村集體流轉閑置林地參與“國戶聯營”“場村聯營”“場戶聯營”,全區國有林場(企業)帶動集體林地規模經營面積超過1500萬畝,吸納近7萬農民就近務工,支付勞務費約20億元,年人均務工收入超過3萬元。建立林業新型經營主體獎補機制,支持通過流轉集體林地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
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積極拓展“兩山”轉化路徑,聚力推動“林板家”“林漿紙”“林文旅”“林種(養)加”“林醫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廣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以工業化理念、產業鏈思維、市場化金融、實效性政策引領機制模式創新,積極招引知名藥企,推動設立專項基金,打造貫通山上山下、林里林外的“林下經濟產業綜合體”,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拎包入住”。2024年,全區林草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成為全國首個林草產業總產值超萬億元的省份,帶動93個集體林重點縣林農林業年人均收入超過3500元。
創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優化“資源打包、市場運作、項目經營、股份合作、利益聯結”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林農、村集體參與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林票合作經營總額達到1.17億元,惠及林農1.59萬戶;進一步深入推動林票改革“提點擴面、提標升級、提質增效”,即將線上發行的林票2.0版本合作面積、金額預計達2.5萬畝、5500萬元。成功發行并交易廣西首批林業碳票28張,碳減排量19793噸。“林票”“碳票”改革讓閑置的森林資源變成了“真金白銀”。
“破繭”——做好林業金融創新文章
推動林業金融產品創新。完善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推行適合油茶、桉樹等特色信貸產品,在集體林重點縣域打造專門服務林業金融信貸的專責機構。充分利用產權交易平臺開展林權流轉鑒證服務,創新推出林業產業發展類商業性保險。截至目前,全區林業貸款余額達1455億元,同比增長14.40%,其中“桂惠貸—木材貸”貼息貸款余額12.08億元,有效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2400萬元;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238.75億元,同比增長8.82%。
建立林權收儲擔保機制。探索開發“銀行+擔保+保險+收儲+森林經營”組合模式,創新“融資擔保公司擔保+銀行放款+林擔兜底收儲”“銀行放款+林擔兜底收儲”等模式,優化提供“林農種植+龍頭企業科學營林+林擔融資”一站式服務。廣西國控林擔公司作為試點單位,累計為52戶林企林農擔保林權面積5.08萬畝、擔保金額6650萬元,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國家林草局推廣;玉林市八角目標價格保險入選國家《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
拓展林業多元融資渠道。在擴大信貸支持、鼓勵直接上市的同時,探索采取“區直林場出資企業+基金管理公司”“雙普通合伙人”模式,引入有關國有企業、民營資本等設立國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類型的林業科創基金,支持打造林業類國家級科創企業孵化器和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林業分中心,支持中小企業生產技術、產品銷售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經營主體“鏈式”集聚性成長。
“破縛”——放活體制機制便民利民
加強確權登記數字化應用。充分利用區域地圖掩模技術、高清影像圖及實景三維數據等先進數字化手段,南寧市邕寧區中和鎮方村村林農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地籍調查、合同簽約、產權登記三項事務“一窗聯辦”;賀州市八步區推行“室內指界核實”并建立電子簽章系統。全區統一的林權登記信息化平臺已覆蓋11個市、80個縣(市、區),通過數據統計模塊實現信息實時匯聚,林權登記服務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級。
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審批、桉樹人工商品林采伐“簡易設計+告知承諾制”審批,2025年以來,全區以告知承諾制審批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18.1萬份,發證蓄積量436.38萬立方米,大幅提升了采伐管理效率,為林農松綁減負。來賓市興賓區林農只需要利用“廣西林木采伐”APP就可以辦理林木采伐告知承諾制審批,2025年以來完成小額人工商品林采伐審批9505件、蓄積量28.42萬立方米,為林農節省辦證產生的設計費、交通費等費用600余萬元,惠及林農2萬余戶。
全面委托縣級審批農村住宅項目使用林地,累計辦理590余宗,平均壓縮時限約5個工作日,顯著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印發專項方案,系統簡化林木采伐、林地占用、野生動植物管理等高頻事項流程;聯合自然資源部門創新推行用地用林“并聯審批”模式,依托“五個一”舉措大幅提升效率。聯合公安、檢察機關發布森林生態保護執法典型案例,強化執法案卷評查與規范化培訓,持續提升執法能力與公信力,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廣西將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更好聯動,更美“提質”、更優“興業”、更實“利民”,努力用改革的方法盤活森林資源,接續答好新時代林改“四問”,高質量推動集體林區綠富雙贏、綠富同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注入綠色動能!(王勇、楊智強、馬涪、任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