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中國女籃對陣澳大利亞的熱身賽,說實話,真就是“含金量大考,前面四連勝不少人都在說對手水分大,這回澳大利亞直接主力全上,陣容那叫一個齊整,尤其對比下來咱們這邊,張子宇上午就沒參加熱身,晚上還因個人調整沒上場,網友一片哀嚎說少了核心,確實也不夸張,畢竟這姑娘最近熱度太高,上一場表現又搶眼,場外熱搜都快頂半天了,今天突然沒她,場上氣質就變了。
中國女籃這場12人名單里,除了張子宇,黃思靜、王馨雨、李一凡也都沒在名單上,首發派出翟若云、韓旭、楊舒予、賈賽琪和李緣,紙面實力怎么看都比不上澳大利亞這邊的全主力陣容,對面還有西班牙聯賽的MVP,雖然WNBA球員沒歸隊,但能看出來她們的強度和經驗還是壓過咱們一頭,開場雙方都手緊,投籃都沒開,澳大利亞靠兩罰先拿分,然后韓旭一記中投回敬,比分前幾分鐘還算焦灼,這種場面其實是女籃最近常見的節奏,開場慢熱,靠防守和節奏控制拉扯。
但節奏沒拉住,澳大利亞一波流就把分差拉開,尤其是第一節后半段和第二節,咱們攻防都亂了,籃板控制不住,防守對抗跟不上,外線也沒打開,澳大利亞直接用身體和速度把比賽帶進自己熟悉的節奏,第二節一度被拉開到20分,現場氣氛那叫一個壓抑,說白了,澳大利亞的壓迫感在亞洲范圍內就是頂級,咱們遇到這種強度,確實還差點火候。
但說中國女籃沒還手之力也不客觀,韓旭今天15分9板,依然是最穩定的內線,楊力維三分也有10分進賬,還有幾次關鍵進攻頂住了壓力,第三節更是單節追回來8分,場面上看咱們并不是被全面吊打,只是對手的整體性和臨場應變做得更好,尤其是咱們在防守端的換防和籃板保護上吃了大虧,這其實也是女籃長期被詬病的老問題,內線缺少足夠硬度,外線對抗稍弱,遇到歐美系球隊就容易被針對。
張子宇的缺陣,其實就是把這些問題直接暴露出來,之前有她在場,內線能拉開空間,進攻端能吸引火力,隊友可以更舒服地發揮,現在她一沒上,場上的重心立馬變成韓旭單打,外線分擔壓力大增,澳大利亞防守一收縮,咱們投籃效率立刻下滑,比賽被拉開就是分分鐘的事,這場球不能說是“擺爛,但確實能看出來應變能力和板凳深度還有不小差距。
其實第二節末段中國女籃靠幾個三分球把分差追到18分,第三節更是追到只差10分,這說明球隊韌性、調整能力都在線,關鍵還是細節處理不夠成熟,第四節咱們多次追到10分左右,但就是咬不住,經驗和關鍵球的掌控力還是差點意思,澳大利亞這邊的陣容經驗老道,掐住了咱們的命門,最后63:76,比分看著還算體面,但過程其實暴露了不少短板。
說到底,這場輸球其實對女籃來說是好事,前面四連勝不少人已經開始暢想亞洲杯奪冠了,現在被澳大利亞主力隊摁住,等于提前打了預防針,也讓外界和球隊自己都能冷靜一下,別被熱身賽的假象沖昏頭腦,畢竟真正的硬仗還在后頭,亞洲杯上碰到全主力的澳大利亞,日本主力回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考,這場球把問題都擺到明面上,接下來調整空間和方向反而清楚了不少。
網友討論也很真實,有人說張子宇一缺陣就輸球,內線真就靠她和韓旭雙塔,陣容太單??;也有懂球的說,這場球關鍵還是整體性和硬實力的差距,不能全賴缺誰誰,畢竟澳大利亞陣容厚度和比賽經驗在那里擺著,咱們年輕球員一多,臨場起伏也正常,想想當年中國女籃巔峰期,后備力量和主力銜接都比現在厚實不少,這批球員還需要時間和大賽磨煉。
總結下來,這場失利雖說有點遺憾,但也不算“塌房,反而讓人看清了差距,張子宇缺陣確實影響巨大,但中國女籃整體實力和陣容厚度還是那句話——打亞洲有優勢,碰硬仗還需提升,下場熱身賽還能再見澳大利亞,到底能不能調整過來,球迷都等著看,現實就這么簡單,場上見真章,熱身賽的意義本就如此,輸一場也未必是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