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倉儲機器人龍頭企業諾力股份董事長丁毅發布的一則《關于智慧物流生態構建與行業協同倡議》,在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業內激起了千層浪。該倡議書不僅剖析了當前智慧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挑戰,更前所未有提出了全球化、生態化的行業協同發展思路,同時前瞻性地指出當前具身智能新技術帶來的行業變革,并分享了諾力在該領域的親身實踐。
作為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了30年的老兵,在當下企業普遍追求降本增效、謹慎投入的背景下,諾力股份如此大手筆押注于具身智能,絕非一時沖動或博取眼球的噱頭,而是這家低調巨頭在智能物流深水區發起的一次關鍵沖鋒,尤其在英偉達、華為、亞馬遜等全球巨頭紛紛高調入場智能物流的背景下,諾力股份希望攜手中國物流企業,共同拿到通向未來智慧物流核心競爭力的入場券。
▍從搬運車之王到智能物流隱形冠軍
提及諾力股份,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它的成長軌跡堪稱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鮮為人知的是,這家如今在智能物流領域叱咤風云的企業,起點竟是看似不起眼的手動搬運車。
2005年,諾力在歐盟反傾銷訴訟中突圍而出,一舉奠定了其全球輕小型搬運車霸主的地位。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產品實力,更錘煉了國際視野和競爭韌性。此后,諾力開啟了全球化布局與智能化升級的雙引擎驅動模式。
2013年和2019年,諾力先后在馬來西亞和越南建立生產基地,將“中國制造”的版圖拓展至東南亞腹地。2015年是諾力發展史上的關鍵年份,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撐;同年,極具前瞻眼光的諾力在上海成立專門公司,正式進軍當時方興未艾的AGV領域,為其構建智能物流版圖埋下第一塊基石。
2016年和2020年,諾力接連出手,先后并購了國內領先的智能物流系統集成商無錫中鼎和歐洲知名的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法國Savoye。這兩次關鍵并購,補全了諾力智能物流帝國的核心拼圖,使其一躍成為具備從智能叉車到大型智能物流集成系統全鏈條解決方案能力的全球化企業。2024年,諾力股份的營收規模已逼近70億元人民幣,其傳統的叉車制造業務與高速增長的智能物流系統集成業務形成了“雙輪驅動”、平分秋色的均衡格局。
更值得關注的是,諾力股份子公司中鼎智能已于今年5月9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標志著公司智能物流業務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資本賦能階段。從數據來看,諾力的智能物流技術早已走出實驗室,在全球范圍內完成了超過2000個物流系統工程案例,服務的客戶名單星光熠熠,包括LG化學、寧德時代、國藥集團等橫跨多領域的行業巨頭。諾力的重載無人搬運車在鋼鐵、醫藥、食品、銅箔等高要求行業穩定運行多年,經受住了復雜嚴苛工業環境的考驗。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諾力智能化無人叉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正不斷滲透到更廣闊、更通用的市場場景中,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黃金賽道上的三重困境與技術野望
站在全球物流行業的高峰上,諾力股份深刻認識到,作為經濟運行的命脈,物流行業的效率與成本控制至關重要。為此,公司希望抓緊第二波全球智能物流轉型升級的機遇,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為突破口,繼續在全球市場掀起“諾力”風暴。
諾力已經發現,物流行業的升級勢在必行,在丁毅董事長近期發布的倡議中,他深刻剖析了當前傳統物流制造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三重困境”:全球經濟格局深度重構帶來的不確定性、行業內愈演愈烈的同質化價格競爭、以及持續攀升的人力成本壓力。這三重困境,正嚴重擠壓著企業的利潤空間,限制其發展活力。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轉型升級的爆炸式增長需求。丁毅指出,市場對物流系統柔性化、智能化的需求正以年均25%的高速持續攀升。
這種強烈的供需錯配,在諾力看來,絕不僅僅是行業發展的瓶頸,更蘊含著轉型升級的黃金機遇。巨大的市場空白和未被滿足的需求,呼喚著革命性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這片充滿想象力的藍海,已經吸引了全球科技巨頭的目光,試圖在這片熱土上分得一杯羹。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為熱烈,尚未盈利的海外倉儲機器人公司Symbotic,其市值早已突破驚人的1000億人民幣大關,充分反映了投資者對智慧物流未來前景的極度看好。
無人叉車作為自動化物料搬運的核心載體,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在國產核心零部件滲透率不斷提高、成本持續優化、性能日益可靠的推動下,正迎來大規模應用的爆發拐點,其經濟性和實用性已得到市場驗證,未來幾年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但諾力顯然沒有滿足于這條看似清晰的增長路徑。它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具顛覆性、代表未來方向的戰場——具身智能機器人。
近期,諾力股份還正以年薪高達500萬人民幣的天價,面向全球公開招募具身智能機器人首席科學家,這無疑是諾力在這一前沿領域全力沖刺的最有力注腳。
▍具身智能:“下一代物流中樞”?
什么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簡而言之,它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實體深度融合的產物。它不僅僅是執行預設程序的自動化機器,更強調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通過多模態感知(視覺、觸覺、力覺、聽覺等)實時“理解”環境,結合AI大腦強大的認知和決策能力,能自主規劃最優動作路徑并精準執行,從而在復雜、動態的真實環境中完成各種任務。如果說傳統AGV是沿著固定“軌道”行進的火車,那么具身智能機器人則更像是擁有“越野”能力的全地形車,能適應更復雜多變的環境。
諾力對具身智能的布局,在2024年明顯提速,動作密集且目標明確。年初,諾力就積極對接全球頂尖人才,成功吸引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博士加盟,為團隊注入強大的研發基因。諾力聯合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共建的特種智能倉儲物流裝備重點實驗室獲批為浙江省首批15家全省重點實驗室之一。今年4月16日,諾力股份與國內頂尖的科研機構——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浙大機器人研究院在具身智能、運動控制、核心算法等前沿領域深耕多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和豐碩的科研成果。在簽約儀式上,雙方共同組建的“具身智能物流機器人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在諾力描繪的未來技術藍圖中,具身智能機器人絕非現有AGV的簡單升級迭代,而是承載著推動物流系統發生革命性突破的核心使命。其技術突破預計將聚焦在三大關鍵方向。
其一,深化多模態感知技術融合。未來的物流機器人需要像人一樣,在復雜多變的倉庫或工廠環境中,精準識別不同形狀、大小、材質的貨物,理解堆疊狀態,感知空間障礙物(包括動態的人或設備),甚至理解作業人員的簡單指令或手勢。這需要融合視覺(2D/3D)、激光雷達、深度相機、力/力矩傳感,甚至聲音識別等多種感知模態的信息,形成對環境全面、準確、實時的“認知地圖”。
其二,優化強化學習與智能規劃算法。物流環境是高度動態的,路徑上的障礙物可能隨時出現,任務優先級可能改變,設備狀態可能變化。具身智能機器人需要強大的“大腦”——基于深度強化學習、模仿學習等先進AI算法,使其能夠在動態場景下自主進行風險評估、路徑規劃、任務調度優化,做出快速、安全、高效的決策,而不是僵化地執行預設程序。
其三,突破高性能機械結構與驅動技術瓶頸。為了適應更多元化的物流作業需求,如搬運超重、超長、易損物品,或在狹窄空間靈活穿梭,機器人本體的機械結構設計,例如靈巧的“手臂”、穩定的底盤、適應性的末端執行器,和高效可靠的驅動系統都需要取得重大突破,以增強機器人的負載能力、運動靈活性、操作精度和環境適應性。
“我們一直在默默攻堅新質生產力,用創新賦能產品競爭力。”丁毅董事長的這句話,道出了諾力戰略的核心。500萬求賢的底層邏輯,正是諾力將具身智能視為決定未來智能物流競爭格局的技術制高點。他們相信,誰能率先在具身智能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并實現規模化應用,誰就能掌握重塑物流價值鏈的主導權。
▍構建生態,路線協同
當然,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丁毅董事長的倡議書,不僅是對諾力自身戰略的宣示,更是向整個行業發出的協同創新、共建生態的號召。
他清晰地勾勒出一條中國企業通向智慧物流未來的突圍路徑:
倡議強調,面對具身智能這一復雜系統工程,單打獨斗難以成功,行業需要集中優勢力量,通過技術融合創新,突破核心壁壘,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諾力呼吁產學研緊密合作,重點攻堅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三大核心模塊:多模態感知、智能認知與決策,以及靈巧執行,加速技術成熟度提升,推動具身智能從實驗室PoC階段,快速邁向大規模商業部署的應用場,解決可靠性、穩定性、易用性、成本控制等產業化關鍵問題。
為此,倡議的核心思想是構建開放共享的智慧物流產業生態。丁毅指出,智慧物流的構建絕非一家企業之力可成,需要物流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核心軟件開發商,以及最終應用端的物流企業等產業鏈各環節共同打破傳統的技術壁壘、數據壁壘和資源壁壘,進行前所未有的深度捆綁與合作,才有望打破孤島,激活產業新動能。
而具身智能機器人,正是撬動這一協同生態的關鍵支點。設備制造商需要聯合頂尖科研機構,攻克高精密機械結構、高性能傳感器、高可靠驅動系統等核心硬件難題;系統集成商則需要與軟件開發商深度協同,研發能夠高效調度、管理具身智能機器人集群的復雜算法與軟件平臺,解決多機器人協同、任務分配、路徑沖突規避等調度難題;而物流企業則需要開放真實的作業場景,提供寶貴的數據反饋,幫助優化機器人的性能和算法。
同時,倡議還特別強調要搭建開放共享的智慧物流平臺,推動建立統一的數據接口標準和通信協議,確保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夠與現有的WMS、WCS、電梯、自動門、傳送帶等其他物流設備和系統實現無縫對接與深度融合,最終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釋放具身智能的潛能。
▍走向全球,遇見未來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智能物流裝備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利器。諾力的倡議提出了清晰的全球化雙軌戰略,希望加快全球市場開拓,從產品輸出到標準引領,重塑中國智造價值。
一方面,諾力建議依托成熟的AGV技術體系,積極擁抱“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巨大機遇,重點開拓東南亞、中東等制造業快速崛起、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對自動化升級需求迫切的新興市場。AGV憑借其相對成熟的技術和良好的性價比,可以作為中國物流裝備企業打開這些區域市場的“敲門磚”和主力產品。
另一方面,諾力建議以前沿的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差異化競爭的尖刀,瞄準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對柔性化、高效率、高智能化物流解決方案的旺盛需求。由于具身智能機器人憑借其強大的環境適應性和任務處理能力,非常適合應用于高端制造業、大型電商樞紐倉、冷鏈物流等對自動化要求極高、場景復雜的領域,幫助中國企業在這些高端市場實現價值突破,擺脫低端價格競爭,重塑“中國智造”在全球物流科技領域的形象和定位。
倡議還深刻指出,在全球環保政策日益趨嚴、中國“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物流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已刻不容緩。倡議強調,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必須注重強化本地化研發適配、構建全球化服務網絡、積極參與甚至主導國際標準制定,同時把握綠色低碳轉型、科技賦能的可持續發展使命。
▍結語與展望
回望諾力的發展歷程,它身上深深烙印著中國物流裝備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尋求“領跑”的奮斗足跡:它是國內最早布局AGV移動機器人的上市公司之一;在產業發展層面,它前瞻性地將研發方向錨定為代表未來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全球化布局中,它是最早擁有海外成熟生產基地的中國叉車企業;在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中,它已穩居全球鋰電動力設備的領先地位。
如今,諾力已自豪地宣布,自己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全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全球化機器人企業”。這一身份的轉變,標志著其綜合實力的飛躍。
2025年,物流行業的無人化浪潮,正從“機器替代人力”的1.0階段,加速進化到“智能體重構流程、重塑價值鏈”的2.0時代。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全球競賽,其本質恰恰正是未來物流體系架構和標準制定權的爭奪戰。
在這場決定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智慧物流產業版圖的競速中,諾力擲出500萬年薪的勇氣背后,是中國物流裝備產業集體向全球價值鏈頂端發起沖擊的縮影,是從“技術應用者”和“設備供應商”向“技術引領者”和“生態構建者”艱難而堅定的躍遷。以諾力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能否抓住具身智能技術突破的關鍵窗口期,建立堅實的技術壁壘和生態優勢,將深刻影響“中國方案”在全球智慧物流舞臺上的地位與分量。
這場突圍戰,才剛剛拉開序幕,但序幕的號角,已然嘹亮吹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