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17日下午,眾多媒體集中發布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的典型事跡,首次披露山東艦入列5年來,保障多種型號、近萬架次的艦載機安全起降,實現戰機出動率持續增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軍事專家17日表示,從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的事跡中可以感受到山東艦整體作戰能力不斷增強,完全能夠擔負起遠海海上防御作戰任務。
2024年8月,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起飛助理引導殲-15DH艦載戰斗機進入起飛位。(扈秀帥攝)
媒體文章重點介紹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深耕保障一線、集智創新攻關,不斷觸摸和突破航母戰斗力上限。
山東艦于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從2012年11月23日殲-15“飛鯊”艦載戰斗機在遼寧艦航母上首次著艦起飛,到山東艦不斷刷新保障艦載機連續起降最大架次紀錄,起降保障中隊的官兵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如果說,艦載機是航母戰斗力的“尖刀”,那么艦載機出動率則決定了刀刃的硬度和強度。該中隊作為連接艦載機和航母的關鍵環節,是全艦戰斗能量釋放的必要一環。該中隊從上萬次訓練數據中摸索規律,在數千次放飛中優化保障流程,他們能實現短時間內同時保障多種型號的艦載機安全起降。“中國軍號”在文章中表示,“飛鯊”的出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頻次越來越高,出動率成倍增長。
軍事專家張軍社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艦載機放飛速度越來越快,說明山東艦的艦載機部隊已實現艦、機、人的高度融合。“戰時航母艦載機放飛速度加快,艦載機升空應戰時間更短,這無形中提高了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則描述了一個細節:日前,山東艦在遠海執行雙航母編隊訓練任務時,1架外國軍機企圖對編隊進行抵近滋擾,該中隊以最快速度緊急保障戰機升空應對,外機知難而退。
“央視軍事”在報道中也提到了那次訓練期間,外軍艦機多次抵近偵察、跟蹤監視。一次深夜,該中隊官兵完成艦載戰斗機起飛保障任務,專業穩妥處置應對。艦上一位人員表示,“我們具備全天候應對的能力,不論我當時處于什么狀態,只要他敢過來,我們就有能力把飛機放出去應對。”
對此,張軍社分析說,山東艦艦載戰斗機能夠快速起飛應對空中不明飛機并快速處置,表明航母編隊作戰和應急處置能力強,也說明航母編隊指揮人員、飛行員以及飛機經受住了考驗,艦、機、人融合程度更高,能完全適應海上作戰及處置突發事件、應急作戰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起降任務實際上是全天候起降保障,包括夜間飛行保障以及在惡劣氣象條件下起降,“這說明航母編隊的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以及飛機應急作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航母艦載機實現了全天候作戰,航母整體作戰能力不斷增強,完全能夠擔負起遠海海上防御作戰任務。”張軍社表示。
此外,報道中還提及,這些年,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保障多種型號、近萬架次的艦載機安全起降,實現戰機出動率持續增長,不斷刷新中國航母戰斗力指標紀錄。
“多種型號”“近萬架次艦載機安全起降”透露出怎樣的信息?對此,張軍社分析稱,這些機型包括殲-15戰斗機和最新曝光的殲-15T彈射型戰斗機以及搜救直升機、預警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
對于“近萬架次”艦載機安全起降,張軍社認為,這個數字是意料之中的,也對外表明了山東艦的戰斗力。
張軍社舉例稱,去年7月,山東艦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訓練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曾對山東艦進行密切跟蹤。據日本方面發布的數據,山東艦在7天內完成380架次艦載機起降,日均起降54.3架次,其中殲-15艦載戰斗機起降240架次,艦載直升機起降140架次,起降出動效率非常高,這足以滿足一場中高烈度局部戰爭海上作戰的需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