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淏煜
日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介紹,審計署重點審計了25個省份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14萬億元,發現各類問題金額601.61億元。其中,一些中介機構通過偽造勞動合同、仲裁書以及向公職人員行賄等方式,幫助條件不符人員違規參保,個別案件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當前,各地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一些事權正在下沉基層。此時,應持續加強對基層社保經辦機構的監管,開展更完善的人員培訓,守好保穩人民群眾的養老“錢袋子”。
一方面,強化經辦監管,嚴肅遏制腐敗行為。完善經辦機構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通過崗位分離、交叉審核等方式構建內部業務流程的全鏈條監督;同時,暢通外部監督渠道,鼓勵人民群眾參與監督。也可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智能化監管平臺。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實行養老待遇資格“靜默認證”,將社保數據與公安、司法等部門的相關數據進行后臺比對,自動完成退休人員資格認證,既讓群眾少跑路,又能確保安全準確。
另一方面,加強社保經辦專業培訓,構建常態化、多層次的培訓體系。比如,定期組織經辦人員參加政策解讀、業務流程、風險防控等方面培訓課程,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最新政策動態,提升業務處理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
社保基金是人民群眾晚年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容不得半點閃失。堅持強化監管、系統培訓,有利于確保每一分“養老錢”都穩妥發放到參保群眾手中,讓社保制度更好成為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堅實后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