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程正昌在美國留學,數學碩士畢業卻跑去炒菜。
他發明一道菜俘獲美國人的胃!風靡47州,年銷數萬噸,年賺10億美元。
如今全球開店2000多家,唯獨中國市場一片空白,這是為何?
許多人讓他回中國開分店,可他卻說熊貓快餐不進入中國。
1. 艱難創業
程正昌1947年出生于江蘇揚州一個大廚之家,自幼天資聰慧,喜歡數學。
18歲他就拿到了去美國貝克大學留學的獎學金。
留學期間,課余他到中餐廳打工,在那里他發現了商機,他說明家人來美國開一家中餐廳。
1973年,程正昌數學碩士,放著高薪工作不干,興沖沖在洛杉磯創業。
可他站在自家新開的中餐館“聚豐園”里,心涼半截。
父親程明才,曾是名揚江浙的大廚。
手藝精湛,卻難敵現實。
開張首月,營業額1.2萬美元。剛夠交租發薪。
晚上八點空無一人的餐廳,是常態。
轉折,源于兩位遲到的客人。
程正昌近乎感激地熱情招待,甚至免費加菜。
交談中,他摸到了門道:新店,美國人不敢試。
更要命,他們愛喝烈酒,“聚豐園”卻沒牌照。
一萬塊酒牌錢,難倒好漢。
在父親老友的幫助下,他才借到酒牌錢。
牌照到手,加上程正昌咬牙改良菜單——多油炸,增酸甜,醬汁濃。
生意,終于從每天幾十塊,爬升到三四百美元。
父親松了口氣。
程正昌卻皺起眉:這點收入,遠非他所圖。
2. 熊貓快餐出世
轉機在1983年降臨。
美國購物中心(Mall)文化興起。
一家商場向“聚豐園”拋出橄欖枝:來做快餐!
程正昌敏銳抓住機遇。
他深知,“聚豐園”名字太拗口。
要打入美國市場,得有個響亮的符號。
“熊貓!”——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圖標,親切好記。
“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誕生。
商場人流如織,菜品必須快、準、狠。
程正昌徹底顛覆傳統:砍掉復雜菜式,聚焦20余款。
味道向美式偏好徹底投降:怕辣?減!愛酸甜?加!嗜油炸?炸透!
招牌“陳皮雞”橫空出世。
這道菜的靈感來自湘菜陳皮牛肉,美國人愛吃雞,程正昌便把牛肉換雞肉,蜂蜜增甜,陳皮提香,微辣點睛,炸得金黃酥脆。
一推出,瞬間點燃美國人的味蕾。
之后這道菜成了熊貓快餐的頂梁柱,每年賣出數萬噸,貢獻了近3成的收入。
熊貓快餐影響力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分店多。
而標準化是熊貓快餐快速擴張的核心。
程正昌狠抓標準化,從裝修風格到服務流程,從菜品質量到原料采購,全都定下死規矩。
他親自抓員工培訓,把"服務第一"的理念刻進每個人心里,還專門打造了企業文化,把團隊凝聚力提了上去。
1990年,第100家店開張,熊貓快餐開始嶄露頭角。
分店越開越多,麻煩也來了,管不過來啊!
關鍵時刻,程正昌的老婆蔣佩琪出手了。
她可是個學霸,電子工程博士!
看到老公生意大了,問題也多,直接放棄專業,幫他搞管理。
她帶著人,自己開發了一套收銀系統。
這系統厲害了,簡直是門店的“智能管家”!
東西少了,自動進貨; 員工上班,安排得明明白白;
進貨、送貨,所有數據都清清楚楚。
有了這套系統,運營成本一下子省了三成! 開一千家店也不怕。
能做到這些,還得靠中央廚房和冷鏈配送。
醬料、配料,都在中央廚房做好,然后凍起來,送到各個店里。
保證新鮮,效率還高!
后廚操作被拆解成標準步驟,溫度、時間、分量都卡得死死的,連秒和克都不放過。
更絕的是,系統能根據不同地區調整口味——印度店多放辣,美國南方加糖,日本店減甜,全都靈活處理。
夫妻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堪稱完美搭檔:程正昌一門心思搞產品創新和市場開拓,蔣佩琪則專注搭建高效運營體系。
通過標準化流程和數字化管理,熊貓快餐就像臺精密機器,運轉得穩穩當當。
2000年門店突破千家, 2006年起加速海外布局,相繼進入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及中東市場。
2008年程正昌的熊貓快餐店網絡已覆蓋美國本土并初步進入周邊國家,他登榜《福布斯》“25位知名美籍華人”。
3.為何不在中國開店?
熊貓快餐火遍全球,卻在中國地圖上留下刺眼的空白。
無數人問:怎么不回來開分店呀?祖國14億人的大市場啊!
程正昌的回答斬釘截鐵:“熊貓快餐,是根據美國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和市場環境量身打造的,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熊貓快餐在中國折戟,關鍵在于中美飲食文化差異太大。
陳皮雞在美國爆火,靠的是酸甜醬汁迎合老美口味,但中國食客更看重傳統烹飪技法。
中國的餐飲競爭太激烈,從街邊攤到高端店啥都有,消費者選擇多還挑剔。
程正昌很清醒:與其在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如守住北美基本盤,再拓展其他海外市場。
畢竟開拓中國要重建供應鏈、改產品、適應新消費習慣,風險大回報還不確定。
基于對市場差異、投入成本、風險回報率的綜合評估,
程正昌和團隊選擇將資源和精力持續投入并深耕其具有絕對優勢的北美市場,
并穩步拓展其他更符合其商業模式和品牌定位的海外區域。
4.赤子心,商業腦
不回國開店,不等于不愛國。程正昌的根,始終在江蘇揚州。
自1993年起,他每年向家鄉邗江學校捐贈2萬元,獎勵師生。
2003年,捐資600萬建設“邗江明才學校”教學樓(紀念父親)。
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時間個人捐款100萬美元,并在全美門店設立募捐點。
他擔任揚州市邗江區政協海外委員,關注家鄉發展,促進中美交流。
商業決策,基于冰冷的市場邏輯;桑梓情懷,源自滾燙的中國心。兩者,他分得很清。
結語:
程正昌的一盤陳皮雞年銷五萬噸,背后是定位精準、科技賦能、管理嚴格,和對誘惑說"不"的定力。
他的故事證明: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到處開店,而是深刻理解并征服每個獨特市場。
熊貓的傳奇,不在中國,而在它扎根的每片異域土壤。
注:素材來源于百度,文中財務數據為美元。
1、環球網 《美媒:中式麥當勞“熊貓快餐”如何俘獲美國人的心?》
2、觀察者網 《年賺數十億的中餐館,為何說永不在中國開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