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聚焦建設人民滿意法治政府目標,踐行服務型執法理念,創新行政執法方式,探索實踐“1234”工作推進機制,全市6家單位獲評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單位,22家單位被命名為全省服務型執法示范點(標兵)。
建立“一個指引”,架梁立柱強推動
一是倡樹執法新理念。制定出臺《許昌市服務型行政執法工作指引》,明確服務型行政執法工作理念、適用范圍和實施要求,堅持一手抓“理念塑造”,一手抓“能力提升”,通過開展“規范執法行為”大討論、模擬執法比武等措施,實現行政執法“精細化管理”與“人性化服務”有機結合。二是明確執法新路徑。選取禹州市、長葛市和建安區開展行政調解告知引導制度、行政指導融入行政處罰制度、服務型行政執法聯系點聯系員制度等3項試點工作,探索總結試點經驗,推動服務型行政執法創新實踐取得成效。三是構建執法新模式。聚焦服務型行政執法核心要義,組織專題培訓、執法比武、宣講輔導360余場次,培育人員12000余名。依托市城管局、市煙草專賣局等省級服務型行政執法示范點(標兵),組織現場觀摩交流實踐活動10余次。
健全“兩項機制”,重點突破強牽引
一是全面推行證照到期前提醒機制。建立統一的證照到期事項數據庫,研發“許證鬧鐘”智能提醒平臺,在證照到期前30日、7日、3日等關鍵節點,通過手機短信、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提醒,避免因證照超期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截至目前,全市納入行政許可類提醒事項58項,納入證照信息6.2萬余條,開展提醒服務 1.1萬余次,續證成功率100%。二是探索建立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許昌市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實施方案》,事前通過建立行政合規指導清單、開展涉企普法宣傳等,推動行政執法靠前服務。事中通過對合規整改企業實行精準化執法、推行柔性執法等方式,依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提高行政執法精度。事后通過加強涉案企業后續跟蹤服務、完善涉企信用管理機制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用好“三個載體”,提升素質強基礎
一是強化比武練兵“出實招”。連續3年在全市舉辦服務型行政執法比武活動,通過開展微課比賽、案卷評查、理論測試等方式,檢驗服務型行政執法推進成效。全市共開展比武練兵活動60余場次,參與執法人員5000余人次。二是立足培訓考試“使硬招”。在全市分層級選拔服務型行政執法授課員52名,圍繞鄉鎮綜合執法改革,立足不同行業領域執法工作實際,先后開展基層宣講活動200余場次、培訓1萬余人次。三是聚焦能力提升“添新招”。以全市22家省級服務型行政執法標兵(示范點)單位為標桿,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傳幫帶”活動,組織執法單位開展現場集中學習觀摩。截至目前,共幫扶70余家單位提升服務型行政執法工作水平。
突出“四個重點”,提升行政執法滿意度
一是行政執法有“溫度”。借鑒胖東來“時刻替客戶多想一步”理念,發放行政執法調查問卷3萬余份,收集群眾執法意見建議120余件。健全“兩書同達”工作制度,完成信用修復1796條,幫助300余家市場主體主動履行處罰義務、糾正失信行為、重建重塑信用。二是便民惠企加“力度”。健全完善案件回訪、投訴舉報等工作制度,通過強化“互聯網+”監管執法等措施,大力推行行政執法“四張清單”制度,確定減免責事項61項,辦理“四張清單”執法事項700余件,累計減免金額50余萬元。三是數字賦能提“速度”。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應用”,全力開展“高效辦成一件事”、審批事項“免證可辦、異地可辦”等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制發電子證照119種、364萬余本,實現1324項政務服務事項“免證可辦”。四是預防前置拓“廣度”。全面梳理、評估行政相對人違法風險點,推動行政執法單位建立行政相對人違法風險清單,共梳理違法風險點584個,制定和完善相應防控措施1100余條。
記者:李曉靜
編輯:齊暢
審核:王淼
終審:何永超
來源:許昌交通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