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是廣大人民群眾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急需妥善解決的問題。2024年3月15日起,“今日閔行”推出“建議提案辦理360°”欄目,展現辦理工作人民民主全過程,助力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
蜿蜒穿過莘莊鎮的團結河,是周邊居民們散步休閑、親近自然的重要廊道,去年曾因水質波動、偶有異味引起區政協委員高瑞英的關注。今年兩會期間,一條“加強莘莊地區團結河治理,遏制水質惡化”的提案,將她自己變成了“民間河長”,也催生出獨具特色的“一線共治”創新模式,如今這條承載著居民期盼的河流已重煥生機。
從“紙上建言”到“河畔守護”
團結河從莘莊鎮穿行而過,承載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區政協委員高瑞英對團結河的狀況憂心忡忡,“水質反復波動,尤其雨季偶爾出現渾濁或異味,影響河岸景觀,更讓居民對水生態健康和生活品質感到擔憂。”在區政協七屆四次全會上,高瑞英委員鄭重提交提案,呼吁各方攜手為團結河“把脈開方”。
團結河治理前
莘莊鎮作為提案主辦單位第一時間“接單”。鎮相關負責人牽頭,精準把握梅雨季水質易波動的關鍵節點,主動邀約委員共商治理良策。
此后,一場特殊的“河畔議事會”在河邊舉行,鎮分管領導率水務部門與高瑞英沿團結河步道實地巡河,從2019—2021年實施的底泥疏浚、步道貫通、生態綠化、截污納管等系統整治工程到近年來精細化管養舉措,將線上的“文來文往”轉化為“眼見為實”的坦誠交流。
區政協委員高瑞英與莘莊鎮副鎮長余劍秋沿團結河步道實地巡河
政協委員變身“民間河長”
考慮到高瑞英委員工作生活緊鄰河畔,莘莊鎮邀請她擔任“民間河長代表”,建立與鎮水務部門的定向聯系機制。莘莊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余劍秋表示,“邀請民間河長代表參與治理,就是要將委員專業視角與日常監督深度融入治理體系,提升工作實效性。民間河長代表在日常休閑散步時發現水質異常時可立即‘吹哨’,我們承諾快速響應處置。”
“民間河長”,發現異常,及時“吹哨”
一次高瑞英發現河道邊有垃圾堆放和死的小魚,就馬上跟鎮里聯系,了解到原來是有人放生時留下的,鎮里表示馬上跟各部門對接,及時清理落實。“他們說天稍熱時再讓我去看下”。后來高瑞英接到電話說整治好了,她沿著團結河從莘浜路走到沁春路,“再去看果然比以前干凈多了,水質和味道也改善了許多”。
“即時吹哨—快速響應”的模式打破了以往被動處理問題的局面,將問題解決端口前移,構建起高效問題發現與處置閉環,顯著提升響應靈敏度,實現協同治理,政協委員從提案提出者轉變為治理過程的深度參與者。
從水質波動到清流常駐
莘莊鎮乘勢而上,針對團結河水質波動問題,持續強化管理,打出治理“組合拳”:健全日常巡查保潔制度;聯動區水利所科學調水引水,優化水動力;完善水質監測與快速反應體系;聯合區級部門排查整治雨污混接,沿河排口安裝旱流截污設施,基本實現晴天無出水,嚴控污染源。
團結河日常管養
如今的團結河無論水質還是景觀都有了顯著改善提升,步道上散步休憩的居民日益增多,這條河流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能否讓大家都參與,讓好的環境持續下來?”最近高瑞英又提出在河岸邊豎起牌子提醒居民行人保護環境。“我說牌子不要中規中矩,可以可愛一點,大家容易接受,這個建議他們也采納了,說不久就會實施,過段時間我還會再去看看”。
團結河治理后
從提案落地到機制創新,從水質波動到清流常駐,高瑞英對團結河的長效治理充滿信心,“團結河的變化不僅是水環境改善,更是政府市民攜手共治、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期待未來能繼續發揮橋梁作用,與政府、社區努力,讓這條母親河永葆生機,成為莘莊宜居品質的閃亮名片。”
記者:崔松鴿
部分供稿:區政協
初審:岳順順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