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在7月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中國政府近期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中方是否能夠確認相關信息?
對此,發言人毛寧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方將隆重舉行紀念活動。上周國新辦也舉行了記者會,介紹了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我們也就此同各方保持著溝通。
有意思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宣誓就職,開啟第二任期的之前,他就非常樂觀的放下豪言,說一定要在上臺100天內訪問中國。不過現在上臺100天過去了,特朗普心心念念的訪華,終究還是沒有成行,不僅如此特朗普承諾結束俄烏沖突,也沒有辦成,這對于希望最快拿出政績的特朗普來說,還是很沒有面子的。因此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美軍要轟炸伊朗核設施,因為特朗普著急要拿出點政績。最近美媒一直放出風聲,說特朗普可能來中國觀摩閱兵,但是這件事中國外交部的口吻比較冷淡。
李在明(資料圖)
十年前,樸槿惠作為唯一出席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西方陣營領導人,曾被視為中韓關系的高光時刻。盡管后來中韓關系因為“薩德系統”陷入困境,各領域交流一再受限,但是樸槿惠的出席,還是為中韓關系的友好發展埋下了種子。若繼樸槿惠之后,李在明能夠在此時來華,或將成為中韓關系的重要轉折點。
在這位微妙時刻,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首次系統闡述外交政策,明確宣示“將以堅固的韓美同盟、緊密的韓美日合作、盡快改善韓中與韓俄關系為基礎,展開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這一表態標志著韓國徹底告別尹錫悅時期的“親美一邊倒”路線,轉向“動態平衡的戰略調整”。“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9個字也被看做李在明的對華態度。李在明評價此舉“超出了他的期待”,對朝緩和與對華修好同步推進,體現了李在明外交政策的內在邏輯一致性。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上臺后的表現也確實很務實,他不搞對抗,也不搞意識形態沖突。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李在明頻繁釋放善意,他派國會代表團訪華,推進中韓技術合作,還多次強調要加強兩國的經濟聯系。中國收到了李在明的善意信號,但李在明的誠意和決心到底有多大?畢竟,中韓過去的關系可謂一波三折,韓國長期作為美國的戰略橋頭堡,到了今天李在明又能做出多大的改變呢?
如果他最終決定訪華,既可為10月韓國主辦的APEC峰會爭取中方高層回訪,也將有力鞏固他作為“中間外交派”領導人的國際形象。
但反之,若因美方壓力或國內阻力而最終退縮,則“修復中韓”的戰略機遇期恐再度延后。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的決定本身,也可能反過來影響李在明的行程。外界普遍認為,若特朗普最終也決定赴華出席閱兵活動,李在明的行程壓力將大大減輕,可以“順水推舟”。
普京(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據韓聯社4日報道,韓國總統李在明正考慮于本月內向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派遣特使。據悉,韓國總統府正就預備人選名單進行內部協調。
韓國總統府當天發布聲明稱,“政府確實正在推進向主要國家派遣特使”,同時表示,“在與對方國家完成協商并正式公布之前不便公開相關細節”。韓聯社稱,有分析認為,李在明計劃通過派遣特使,傳達韓國國政理念、遞交旨在深化友好與合作關系的親筆信和信息,以此擴大交流范圍,強化首腦外交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