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通化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精神要求,積極開展“走遍通化、看遍山城”專項行動,這不僅是以“如我在住”之心對市民的深情回應,更是一次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改革創新。從市政府發布命令到各部門積極響應,高效協作、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正在快速鋪展。
——堅持問題導向,用“鐵腳板”丈量城市肌體
此次行動聚焦群眾關切、城市痛點,重點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維護、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等九個方面開展,工作專班建立了問題“發現、交辦、處理、反饋”全過程閉環管理,逐一明確責任部門、整改時限,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行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領導和機關干部利用業余時間深入主街主路、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區展開立體式排查,將觸角延伸至城市的一街一巷、一墻一瓦、一草一木,及時發現各類問題。6月18日至今,發現整改了2803件問題,其余問題正在有力推進整改。
——聚焦身邊隱患,以“小切口”守護城市運行
市住建局聚焦老舊小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對安全隱患問題第一時間處理,伐除及短截存在倒伏隱患行道樹595株,有效預防和減少因樹木倒伏、斷枝等引發的安全事故;全面排查出裸漏的入戶燃氣管網103處,全部安裝圍擋;對城區老舊房屋逐棟排查,解決房屋墻面裂痕、墻皮掉渣、樓梯下沉等問題8處;維護人行步道、道路路面、橋面等設施1.7萬平方米。提前對城市防汛排水管網、暗渠、雨水井、強排泵站等進行全面檢修和清淤,以及對易積水路段進行整治,確保汛期排水暢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注重治建并舉,重“管長效”破解城市“停車難”
一方面,規范停車秩序。市公安局強力清理亂停車地點120處。交警指揮中心24小時運轉,市區7個警務站24小時備勤,2輛清障作業車輛24小時待命,確保“僵尸車”及時清理。市執法局聯合交警支隊發布《關于整治和清理“僵尸車”的通告》,具化認定對象,建立線索收集渠道、常態化管理機制,發現一輛、清理一輛。目前,已排查確認并清理“僵尸車”224臺。同步對標志牌污損、標線不清等問題開展專項修復和拉網式排查整改。
另一方面,增加車位供給。市住建局大力推進圍擋治理、閑置地塊利用,現已完成23個地塊圍擋拆除和建筑垃圾清運工作,新建免費臨時停車場12處、4.87萬平方米,新增泊位1678個。
——整治市容秩序,提“煙火氣”彰顯城市溫度。
市城市執法局加大對城市秩序整治力度,著力打造整潔、有序、優美的城市環境。截至目前,已完成街路兩側市容市貌、墻體外立面、露天市場、環境衛生等方面問題整改1074處。特別是針對占道經營和游商散販,市執法局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在濱江夜市增設100余個免費經營攤位;在江錦西路、五月花大街、勝利路為餐飲飯店規劃店外經營區域,既為城市守護住了“煙火氣”,又為經營業主提供了靈活就業渠道和寬松的經營環境。
——下足繡花功夫,建“新機制”清理城市頑疾
東昌區創新構建“區隊統籌、跨區聯動、網格覆蓋”三級巡查體系,將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納入“一張網”管理。街道全體黨員干部、網格員和社區自愿者化身“城市啄木鳥”,組建23支“紅色巡查隊”,對小區路面坑洼、墻皮脫落等“反復性難題”開展細致排查并建立動態臺賬,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處置。同時,對轄區內小廣告、三小五堆,衛生死角,清運垃圾等頑瘴痼疾全面整改,共計完成整改任務587項。
二道江區建立“中心調度、條塊結合、多點輻射”工作體系,區領導帶頭深入一線,對主街輔路和居民小區進行全面排查。針對市政設施老化、“飛線”整治等難點問題現場辦公,目前已完成518處問題整改。
為徹底解決通信、電路線纜鋪設雜亂難題,國網通化供電公司、通信管理部門、移動、電信、聯通和吉視傳媒公司建立聯合整改機制,明確權屬職責,從“優先清理廢線、合理布局規劃、維護配套設施”入手,全力推動破解沉積多年的“飛線”難題。
接下來,工作專班將持續以“走遍通化、看遍山城”為載體,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良好城市生活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記者:袁昊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劉佳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