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刊發文章《從貴陽到全球——為綠色未來注入“中國力量”》,關注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中國行動備受大家關注。今天的中國,正以切實行動為全球綠色轉型注入“中國力量”。具體報道如下:
盛夏七月,貴陽爽爽。
晨光下,飛鳥從眼前展翅掠過,在水面投下翩躚的身影;市民在步道上走走停停,成為風景中的點綴……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畔,這樣的畫面是每天的日常。
“以前河水黑臭,現在成了城市‘會客廳’。你瞧,一大早就有這么多人。”貴陽市民李女士剛剛結束晨練,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貴陽地標甲秀樓已迎來第一批游客。
南明河的蝶變,不只是當地人看在眼里,荷蘭KWR水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赫特揚·梅德馬也是見證者。
“十多年前我來貴陽的時候,南明河的水是渾濁的?,F在,這條河變化太大了?!泵返埋R說。
放眼神州大地,南明河變美只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天的中國,正以切實行動為全球綠色轉型注入“中國力量”。
中國行動收獲眾多果實
盡管地處中國西部,但貴陽的國際范兒十足。前幾天,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名嘉賓相聚這里。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中國行動備受大家關注。
“過去十多年,特別是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的5年,中國綠色轉型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綠色低碳產業的快速崛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中國在綠色低碳產業的生產、研發投入、消費等領域已處于世界前列,在光伏、儲能、氫能、數字化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處在全面或局部領先的位置,光伏組件、風電設備等占全球供應鏈的70%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首位。
論壇期間,“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在‘浙’里看見美麗中國”展覽前,眾多與會者駐足參觀,浙江的綠色實踐引得參觀者連連稱贊。
展區中,一座獎杯、一棵梭梭樹模型、一張獲獎證書,分別代表著浙江“千萬工程”、螞蟻森林項目、“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也向大家講述著美麗浙江建設的點點滴滴。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生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多年來在綠色轉型中化解“成長的煩惱”,不斷探索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諧的綠色發展之路。
變化不只在浙江和貴州,更是在全國。
有數據為證——
2024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4%,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不斷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p>
在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看來,中國在全世界的綠色轉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沒有中國,全世界不可能走向真正的綠色轉型。
中國理念成為全球共識
青云市集,是貴陽當下的網紅打卡地。市集入口處,青云門以其青綠色的建筑風格,契合當地綠色發展的理念,成為黔山秀水的新象征。
這些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不僅走進中國百姓的尋常生活,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逐漸成為全球共識。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理念也是今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的熱詞。
匈牙利國會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萬告訴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非常高瞻遠矚、十分先進的理念,我完全贊同和認同,這一理念在匈牙利也深入人心。”
在印度工商會聯合會執行董事阿都爾·達拉果地看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實在在帶來了財富的增加,不僅讓中國人民,也讓世界人民受益,這是一個可持續的觀念,不僅讓我們能夠享受碧水、青山、藍天,也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從良好的環境中受益。
作為一名在中國工作了30多年的科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瀚親眼見證了中國生態環境的美麗轉變,他告訴記者:“如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樹立榜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答案?!?/p>
今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商全球發展綠色轉型”,利比里亞蒙羅維亞市市長希亞法說:“這一主題道出了全世界的共同期盼——在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面前,我們對生態平衡、生態韌性與循環再生的深切渴望。這個主題呼吁我們摒棄將發展與可持續分開的錯誤做法,讓我們共同構想這樣的未來圖景:城市的繁榮不是通過征服自然,而是通過和諧共生來實現?!?/p>
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底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說:“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指數納入40多個國家綠色相關的發展評估體系,已經成為聯合國環境署的重要參考標準,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正在突破傳統的治理邊界,形成了指標共商、策略共研、成效共評的體系。從中國方案到全球公約,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正在為完善全球生態治理體系注入新動能?!?/p>
中國智慧架起合作橋梁
貴州被譽為“橋梁博物館”,世界上前100座高橋有近半數都在這里。
除了看得見的橋,貴州還有“看不見”的橋——作為中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為全球共商生態治理大計搭建起合作的橋梁。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平臺,十多年來始終致力于匯聚各方力量,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分享最佳實踐與經驗,增進各方互信,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建設綠水青山的美好家園發揮了積極作用?!辈梺喼拚搲貢L張軍說。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所羅門群島副議長托伊雷納在會上呼吁:“我們的未來應該有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我們需要有一個更好的生態系統。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我們要攜手合作,只有通過更加深入的合作,我們才能夠保護脆弱的星球,保護蔚藍的海洋。我們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言語上,應該知行合一、言行一致?!?/p>
氣候與地球系統科學協同研究聯盟(南非)主任內維爾·斯維德認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學習和發展的絕佳平臺,中國各地的許多努力都是很好的范例,我們應該了解這些經驗,并將其推廣到我們的國家。”
“我期待論壇能夠促成深度的國際交流,分享中國在綠色發展轉型中的清晰洞見與實踐案例,讓世界看到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經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副總干事斯圖爾特·馬吉尼斯說,“今年10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辦大型會議,我希望能把論壇的經驗帶到那里,與全球嘉賓分享?!?/p>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干江沄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