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泰國政壇突變與美泰貿易談判并行發酵。美國商務部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泰國在今年前五個月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5%,達到近三年峰值。
7月9日,美國36%高關稅大限臨近,泰國政府在最后時刻遞交了修訂版貿易提案。區域國家、全球投資者都在關注:泰國的選擇不僅關乎自身命運,也將深刻影響東南亞區域經濟格局。
動蕩政局下的急轉彎
泰國政治風暴突然襲來。7月3日,總理佩通坦因與柬埔寨邊界爭端處理不當,以及與柬埔寨領導人通話錄音外泄,被法院勒令停職。
政局震蕩直接傳導到執政黨為泰黨,支持率從28.05%暴跌至11.52%,佩通坦個人支持率則由接近30%降至9.2%。泰國軍方因在邊境局勢和錄音門事件中展現高姿態,迅速積累人氣,成為政壇最大受益者。
代理總理臨危受命,泰國內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政局不穩,導致談判籌碼大幅削弱,政府急需通過經濟利好恢復社會信心。此時,泰美貿易協議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7月7日,財政部長披猜公開證實,泰方已向美國遞交了修訂版貿易提案,試圖避免在東盟國家中獲得最差協議,提高談判主動權。
越南和柬埔寨已率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越南承諾對出口美國產品征收20%關稅,對經越南中轉的他國產品征收40%,同時對美國產品實施零關稅。柬埔寨也已與美方敲定關稅安排。
美國此前宣布對泰國出口商品暫緩征收高達36%的對等關稅,但只給出90天窗口。泰國出口依賴度高,家庭債務水平居東南亞之最,國內消費增長乏力。
前五個月出口大幅增長15%,大量企業為避關稅提前出貨。東南亞出口鏈條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區域內一旦有國家遭遇高關稅,其他國家談判地位也會迅速受挫。泰國在區域內的競爭壓力陡然加大,急需跟進以免成為“殺雞儆猴”的示范對象。
以短期利益換取喘息
泰國新一輪讓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市場準入大幅開放。泰國承諾為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提供更大市場準入。優先開放本地供應不足的農產品類別,減少對本土農民和生產商的直接沖擊。
工業品方面,重點放寬對美國機械、化工、醫藥等產品的準入門檻,取消大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或非關稅壁壘,逐步放寬對少數敏感商品的限制。
2. 能源采購與航空大單。泰國對能源和飛機采購作出更大讓步。泰國石化企業如SCG Chemicals和PTT Global Chemical承諾大幅增加美國乙烷進口。
PTT集團計劃在未來20年,每年從阿拉斯加天然氣項目購買2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并探索共同開發該項目的可能性。
泰國國際航空公司則表態將在未來幾年購買多達80架波音飛機,訂單價值預計超過120億美元。這些大宗采購承諾成為泰國貿易讓步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創造了美國就業與出口增長。
3. 貿易平衡目標提前。泰國財政部長承諾五年內將對美460億美元貿易順差削減70%,七至八年內實現貿易平衡。此前談判提出十年內消除貿易差額,新提案將時間表大幅提前。為達成這一目標,泰國將針對高順差行業制定專項進口配額計劃,同時積極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美投資和合作。
4. 關稅訴求。泰國希望獲得美國10%的關稅稅率,即便在10-20%區間也可接受。該訴求顯示出泰國妥協姿態,避免36%高關稅落地對出口形成摧毀性打擊。
區域競爭與美方策略
越南、柬埔寨等國已率先與美簽訂協議,泰國若未能及時跟進,極可能在未來貿易談判中陷入被動。美國通過逐國施壓、逐國談判的策略,將自身產業利益最大化。特朗普政府以高壓關稅為籌碼,推動美國產業出口,尤其是能源和波音等制造業受益顯著。
泰國與美談判的過程,充分暴露了東南亞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脆弱性。泰國市場準入的開放,直接帶動美國農產品、工業品、能源和高端制造品出口。
2024年美國對泰國出口農產品規模已突破38億美元,有望因協議進一步增長。波音飛機的采購訂單也將成為美國航空制造業的重要利好。
佩通坦的停職引發泰國政局劇變。他信家族與為泰黨陷入低谷,軍方趁機上位,成為短期內最大的贏家。泰國執政聯盟內部矛盾凸顯,政府對外談判能力被削弱,在對美磋商中不得不一再讓步。
美國則以高壓貿易策略主導談判。特朗普團隊通過關稅威脅與逐國磋商,迫使東南亞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增加采購、縮減逆差。傳統能源與制造業(波音等)成為最大受益者,東南亞貿易格局被美方重塑。
泰國讓步雖可暫時緩解經濟壓力,卻被批評為“以短期利益換取關稅豁免”,犧牲了部分國家自主性與產業長遠發展空間。
泰國的下一步
東南亞各國為保出口份額,爭先恐后與美簽訂協議,區域內競爭愈發激烈。泰國如未能及時跟進,將在未來貿易談判中處于被動。投資者對泰國政局和經濟穩定性的擔憂,促使政府加快妥協步伐。
家用消費低迷、債務高企、政局不穩,泰國經濟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美泰協議落地,有助于出口增長和外資信心,但對國內產業和自主政策空間提出更高挑戰。
軍方在此輪風波中獲益最大,未來泰國內外政策可能更受軍方主導。民選政府弱化,未來政壇平衡被打破,泰國政策連續性和自主性面臨考驗。
泰國的新貿易提案將對國內相關產業帶來多層次影響。農產品進口開放有助于平抑物價,但本地生產商和農民面臨市場壓力。
工業品進口增加有利于技術升級,但部分制造業企業將面臨更直接的競爭。能源大單和航空采購雖能創造短期經濟增長,卻也加大了對美經濟依賴。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08 09:28:泰國多措并舉提振消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