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刷短劇時,屏幕里霸總嬌妻、仙俠虐戀輪番上演,主角們衣袂飄飄、妝容精致,隨便一截都是能上熱搜的“名場面”。
可誰能想到,這些動輒全網播放量破億的爆款短劇,竟是演員們用“拿命換”的速度拍出來的。
一張聊天截圖,戳穿橫店20萬群演真實處境,美女泛濫只是冰山一角。
行業繁榮
隨著短劇行業的蓬勃發展,大量短劇項目相繼啟動,對演員的需求也隨之大增,不少有表演欲的普通人走向了短劇行業,開始了演員之路。
可誰曾想看似光鮮亮麗的道路,卻暗藏著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苦痛。
橫店演員群里一則消息觸目驚心,爆料者稱一部短劇的女主去世,男主被送醫搶救。
傳聞發酵后,有網友稱,短劇演員大概率是因“過勞”猝死。
雖后來有專業媒體對爆料者采訪未得到回應,但短劇拍攝周期短,任務量大的問題開始為外界關注。
當手機屏幕滑動,短劇引人入勝的劇情讓人流連忘返。
大概很少人會想到,整部劇拍攝的周期很可能就三五天。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平均時長為1到3分鐘,一共30集左右的微短劇,拍攝周期不會超過5天,甚至10集一天拍完都是硬要求。
平均時長不超過15分鐘,8到20集的中長型短劇,拍攝周期也不會超過15天,7天拍8集也是十分常見的。
平均時長約15到30分鐘,12集以內的精品短劇,拍攝周期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工期短任務重,那么必然會要求劇組各部門進行高強度的拍攝,這對演員的體力和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從熟悉劇本到背誦臺詞,短劇演員需要快速入戲,在“反轉劇情”中達到引人入勝的極具爆發力的表現。
主要演員更是需要在1天之內演繹不同情緒,適應不同角色身份,也許上午還是職場新人,下午就成了失戀少女。
這樣的高付出自然也得到了高回報。
在輪軸轉拍戲的日夜里,頭部短劇演員單集片酬可以達到5000到20000元。
簽約了相關機構的演員,也通常有“底薪+項目分成”,平均下來月收入在2—10萬之間浮動。
新人演員的片酬也可以拿到200到3000元一集,不過這類演員需要自行承擔每部500到1000元不等的妝造費用。
雖然累,但薪資高。
昔日王寶強、周星馳、趙麗穎都是從小配角一步步變成大明星的。
在短劇出現大量演員缺口,又沒有太高門檻的情況下,不少新人看到了希望,紛紛前往影視城追尋夢想。
但光鮮數據背后,是90%以上群演的掙扎。
頭部演員的“日進斗金”與新人的“入不敷出”,構成了行業最割裂的現實。
真實處境
要拍戲,首先得去辦一個演員通行證,有了證才有接戲的基礎資格。
演員需求常常通過各大演員群發布招募,一個角色總能迎來上百份簡歷。
單是“如何打入各大演員招募群”,都需要一個新人演員摸索一段時間。
按道理來說入行門檻如此低下,不應該有崗位缺口的,但跟著群演走一天,就立刻明白了這一切的原因。
劇組的拍攝時間要根據劇本來,演員本就沒有規律的作息和工作時間,作為沒有技術含量的群演,工作時間更是不固定的。
他們需要配合主角的時間,因此常常凌晨起床化妝候場,從太陽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沒等到自己上場拍攝都是常事。
這期間,這些群演不僅不敢上廁所,還要保持妝造不花,大夏天也不能隨意脫了長袖的戲服。
這個圈子不大,沒有背景沒有實力的群演,如果配合度還不高,很容易被圈內劇組拉黑。
而群演按集結算薪酬,有時候場一整天,卻只能出演一個無臺詞的背景鏡頭。
這一天內,雖然劇組會管盒飯,但數千人競爭數百人崗位,累死累活到最后100塊錢的日薪,有些還要等到項目結束后才結算,實在讓人很難堅持下去。
除了拍戲要等要盼,不分白天黑夜,就拿橫店的群演來說,他們多數租住在橫店周邊的城中村。
單間月租普遍在800元左右,條件簡陋,一般沒有獨立衛浴,隔音也較差,只能作為落腳地。
一旦再遇到沒有接到角色,需要自己出去吃飯的情況,基本上一個月維持下來的開銷就要2000元左右。
面對低薪與淘汰,部分群演試圖通過“科班訓練”突破瓶頸,演員培訓班因此成為他們眼中的“救命稻草”。
報名參加了演員培訓,經過了專業的“聲臺行表”的基礎訓練。
通過學習,群演通??梢越佑|到更多的試鏡機會。
對于演戲不再是隨感覺而為之后,演員的大門才向普通群演開了個“縫”。
參加過培訓后,他們可以做不露臉的光替,為主要演員站位和走位。
也可以作為吃替,將一碗面吃到讓劇組滿意。
當然,如果會一手好書法,有好刀功,那就有機會成為稀缺的文替。
如果是武術教練退役,那就會有更多試鏡成功武替的機會。
長得像某位明星,“靠臉吃飯”就會成為事實存在的事情。
可殊不知,通過培訓班打開晉升通道后,新一輪的淘汰才剛剛開始。
盡管從群演晉升為前景或替身演員,薪資也不過是月收入4000元左右。
4000元月薪勉強覆蓋生存成本,卻遠不及“日入2萬”的行業神話。
當鏡頭無法聚焦演技,有人轉身走入了互聯網的世界,一種新型網紅誕生了。
群演拿起手機開始記錄在橫店的生活,分享著拍攝日常,講述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毫無聲息的搶鏡頭。
在互聯網巨大的流量加持下,這樣的選擇成為了不少群演另辟蹊徑的道路。
然而,流量或許能照亮一時的路,但橫店的清晨永遠有新的群演背著行囊走來。
當潮水退去,那些沒被鏡頭捕捉的汗水與堅持,才是行業最真實的底色。
結語
短劇行業的繁榮,就像一場華麗的煙火,照亮了無數人心中的演員夢,卻也讓許多人在璀璨背后迷失方向。
光鮮的片酬、成名的誘惑,背后藏著高強度的付出與未知的風險。
但也別忘了,雖然當下的短劇演員之路充滿荊棘,但只要懷揣熱愛,找準方向,無論是深耕演技,還是另辟網紅賽道,終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部分消息
橫店群演被曝降薪:懶漢遍地,90%高中肄業,20萬橫漂何去何從?|毒sir財經
網傳橫店短劇演員發生意外,女主身亡男主昏迷?警方最新回應|都市時報
鄭州“豎店”急缺短劇演員!群演只要求說好普通話|大河報
10年替身演員真實自述:裸替、男扮女裝、一天賺70塊……|視覺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