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一些人會認為,毛主席選擇“接班人”是在60年代以后,但其實不然,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已經(jīng)開始考慮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了。
比如在1957年毛主席訪蘇時,他就曾向時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談到了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都有條件接替他的工作。在這之后,他又說過: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劉少奇,第二是鄧小平。
1961年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時,毛主席又一次談到了這個問題,并明確劉少奇是他的法定接班人。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還當選為國家主席。
眾所周知,劉少奇同志的接班人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shè)中形成的,是符合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客觀實際的,他作為毛主席的“接班人”也是最能讓全黨和全國人民所接受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1962年“七千人會議”后,情況卻逐漸發(fā)生了轉(zhuǎn)變,1966年8月后,“接班人”的人選卻突然變成了劉、周、鄧三人之外的第四人——林彪。
對于毛主席為何最后會選擇林彪作他的“接班人”,我們首先得明確一點,那就是毛主席最初對林彪并不是完全放心的。
1967年7月中旬的一天,毛主席在與時任中央宣傳組組長王力談話時,就曾這樣說過:林彪的身體要是不行,我還是要鄧出來,鄧至少還是常委。
所以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毛主席對選擇林彪作自己的“接班人”,最初還是持保留意見的。
但最終,毛主席的天平還是偏向了林彪一邊,尤其在1965年同意打倒羅瑞卿,讓江青借住林彪、搞《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座談會紀要》,以及后來的“五七指示”等,更是為林彪成為“接班人”起到了很好地鋪墊作用。
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對中央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書記處進行了調(diào)整,政治局常委由7人增加至11人,新增加的4人分別為:陶鑄、陳伯達、康生、李富春。排列順序為:毛主席、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云。
這樣的排列可謂大有深意,其中,劉少奇由原來的第二降到了第八,林彪由原來的第六躍升至第二。
更重要的是,此次全會并未重新選舉黨的副主席,但林彪?yún)s在會后成為了黨的唯一副主席,而且還被冠以“副統(tǒng)帥”“最親密的戰(zhàn)友”的稱呼。
當然了,盡管此時林彪的地位大幅躍升,在內(nèi)部也有“接班人”的叫法,但始終并未在明面上確定他就是真正的“接班人”。
不過很快,這一身份就被確定下來了。
1969年4月,在“九大”上,林彪當選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被確定為毛主席的接班人并寫進了黨章。
在“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中,給予了林彪以高度評價:
一貫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最忠誠、最堅定地執(zhí)行和捍衛(wèi)毛澤東同志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路線。
至此,林彪成為了毛主席正式的、合法的,同時也是無可爭議的——“接班人”了。林彪的權(quán)勢自此抵達了巔峰。
那么,毛主席為何會選擇林彪作他的接班人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林彪自身條件的優(yōu)越
眾所周知,林彪擁有過光輝的歷史和顯赫的戰(zhàn)功,位列開國“十大元帥”之第三,同時又是中央的五位副主席之一,其在國內(nèi)外都享譽盛名。此外,在當時的常委中,他的年紀又是最小的,不到60歲。
第二、毛主席對林彪的信任和器重
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林彪是毛主席一手培養(yǎng)和提拔起來的。早在戰(zhàn)爭年代,林彪便追隨毛主席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毛主席非常欣賞他。
盡管林彪在革命戰(zhàn)爭期間曾多次因固執(zhí)己見與毛主席發(fā)生過爭吵,但基本都是為了作戰(zhàn),為了革命。
林彪敢于發(fā)表意見,對待問題有著自己的見解,而且有意見總是向上講,而不向下講,很有分寸感,且符合組織原則。此外,每逢打了勝仗,他也不居功,而是歸功于“貫徹了毛主席的指示”。另外,在歷史上的幾個關(guān)鍵時刻,林彪始終站在毛主席這一邊。
第三、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歷來對軍隊非常重視,早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他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建國后,他也十分重視軍隊在鞏固政權(quán)中的重要作用,軍隊還被稱為“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柱石”。在特殊歷史時期,軍隊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忽視。
林彪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又是軍委副主席,其在部隊中威望極高,因此選擇他作“接班人”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除了以上原因外,林彪的親信為歌功頌德,吹喇叭、抬轎子、造輿論,也為他的權(quán)位的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毛主席之所以選擇林彪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完全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特定選擇。
參考文獻:
1.周敬青.《解讀林彪》
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精謀善戰(zhàn)林彪 央視網(wǎng)
3.徐光春主編·馬克思主義大辭典[M]·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北京:崇文書局,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