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位年僅四十歲的女士,骨折住院,手術過程平穩,術后恢復也看不出異常,可就在大家都松一口氣的時候,她突然失去了心跳,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家屬和醫生都難以接受,明明手術順利,怎么人說走就走了?尸體解剖結果一出,醫生也“蒙”了,原來她的體內早就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肺血栓栓塞。
這種病,不吵不鬧,不像癌癥那樣提前預警,也不像心梗那樣劇烈疼痛,它就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風,把人打得猝不及防。很多人從來沒聽說過這個詞,甚至不知道它跟骨折、手術、靜脈血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人的腿部深處,有一條叫深靜脈的血管,平時默默無聞,但一旦血液在這里停滯或者變稠,就很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
這個血栓像是一塊堵在水管里的垃圾,只要它還安靜地待在原地,問題不大。但一旦它松動,被血流沖到肺部,就可能引發肺血栓栓塞。
這時候肺動脈突然被阻斷,血液輸送不上去,心臟也跟著亂了節奏,人的氧氣供應瞬間崩潰,死亡可能就在幾分鐘之內。
這位女士的故事并非孤例,近幾年,肺血栓栓塞已經成為術后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根據2024年中國血栓防治聯盟發布的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的靜脈血栓性疾病超過80萬人,其中肺栓塞導致的死亡率在未及時識別的情況下高達30%,而通過規范預防,這個數字可以降到5%以下。
很多人不理解,骨折怎么會和肺有關?骨折會讓人長期臥床,尤其是下肢骨折,活動減少、血流變慢,血液就更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術后沒有及時進行血栓預防,比如穿戴間歇性氣壓裝置、使用抗凝藥物或早期下床活動,就像是給血栓生長提供了溫床。而一旦患者存在肥胖、吸煙、糖尿病、長期口服避孕藥等因素,這個風險更是雪上加霜。
說起抗凝藥,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會不會流血流不停”,確實,抗凝治療是有出血風險,但在專業醫生評估下,合理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是目前最有效的血栓預防手段之一。
2023年《中華血管外科雜志》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在接受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中,規律使用抗凝方案的那組,肺血栓栓塞的發生率下降了近70%。
有時候,醫生也冤。因為肺栓塞可以毫無征兆地發生,哪怕術后觀察再仔細,也難以完全防住。
它不像普通的疼痛發燒那樣有明確的信號,有些患者只是在術后一兩天感覺有點胸悶、喘不上氣,家屬還以為是麻藥沒退干凈,結果幾個小時后人就不行了。還有些人,根本連這些癥狀都沒來得及說,心跳就突然停了。
這病太狡猾,這也是為什么現在臨床上越來越重視術后早期識別和干預。但識別說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
肺栓塞的癥狀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比如胸痛、氣短、咳嗽,這些在術后本身也常見。如果不借助D-二聚體檢測、下肢超聲、肺動脈CT血管造影等手段,靠經驗很難一眼識破。
有時候,醫生還會陷入兩難。一邊是術后出血風險,一邊是血栓風險。尤其是骨折患者,剛做完手術不久,如果血液太稀,有可能導致術區出血、傷口不愈合,甚至出現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怎么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個需要“走鋼絲”的活。
從另一個角度說,除了醫生要警惕,患者和家屬也該提高認識。你說術后不想動、覺得疼、不愿意下床,這是人之常情。
但你得知道,長時間不動是血栓形成的幫兇。有些病人做完手術三天了,吃喝精神都不錯,就是不愿意下床,拖著拖著,血栓就悄悄長出來了。很多病人覺得“只要不動就不會出事”,但肺栓塞就是因為你“太不動”才找上門。
一個看似普通的骨折手術,背后其實隱藏著一整套復雜的醫學機制。血栓、炎癥、凝血因子、術后代謝應激反應,這些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醫學并不是簡單“治好了骨頭就萬事大吉”,而是要從全身系統去看問題。
患者本身的一些基礎病也會成為潛在危險因素。像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這些慢性病往往讓血管變得不再柔軟,而血液也更容易“發黏”。
如果再疊加焦慮、失眠、術后疼痛等應激狀態,整個人的內分泌和血流動力學都會發生變化,血栓風險進一步升高。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女性特有的激素波動。四十歲的女性正好處在更年期前后,雌激素水平劇烈波動,這種激素變化會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液高凝傾向。
這也是這位浙江女士的個體風險之一,她的身體本就處在一個“臨界點”,手術后的創傷和不動讓這個臨界點被不幸地突破了。
面對這樣的悲劇,醫學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識別水平,同時把血栓預防理念真正落到實處。醫生不能只盯著骨頭長好了沒有,而應該問:她下床活動了嗎,血液稀釋了嗎,有沒有胸悶氣短這些警示信號。
家屬也不能只關心飯吃得好不好,更應該注意她術后有沒有忽然臉色蒼白、呼吸變快、心跳加速這些潛在征兆。
肺栓塞的可怕在于它的“無聲”。但只要我們具備足夠的醫學意識,就能提前布好防線。現在不少醫院術前會使用Caprini評分系統來評估患者血栓風險,分數高的提前抗凝、術后重點監護,這種分級管理已經在國內逐漸推廣開來。
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疾病并不限于骨折患者。坐長途車、孕產婦、長期臥床的老人、曾經有血栓病史的人,都是高風險人群。哪怕你沒做手術,也不能掉以輕心。
這不是在嚇人,而是想讓你知道,真正的健康不只是傷口愈合,更是整個系統的平穩。醫學不只是手術臺上的刀,更是術后每一分每一秒的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