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賀敏
武漢長江新區二級巡視員 涂平暉
江岸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政府黨組成員 盛寒枝
江漢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余建清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 諶斌
武漢市商務局一級調研員 馬宗輝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賀敏
介紹相關情況
武漢各區
介紹相關情況
01
實施“港口+通道+網絡+平臺+產業”發展路徑
問問
人民網:長江新區是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陣地,請問長江新區如何圍繞航運中心建設打造航運基礎產業集聚區?
答
武漢長江新區二級巡視員涂平暉:
長江新區將圍繞“兩港驅動”戰略(陽邏國際樞紐港、長江新區科創港),錨定千萬標箱、國際化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目標,按照“港口帶物流、物流帶貿易、貿易聚產業、產業反哺樞紐”的思路,實施“港口+通道+網絡+平臺+產業”的航運基礎產業發展路徑。
一是推動臨港產業穩步發展。穩定運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漢陽邏港”近洋直航航線;打造華中鋼鐵貿易基地;開展進口肉類全球直采、展示展銷及加工分切業務,構建進口肉品冷鏈供應鏈;開展鋼鐵深加工、新型復合材料、高端綠色建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等產業;開展船舶制造、檢測維修等業務。
二是強化綜保區國內國際雙循環鏈接支撐。擴大氫氧化鎳、農產品、整車等進出口業務,拓展大宗商品分撥中心;做大做強保稅加工規模,打造原料貿易、倉儲物流、加工、銷售產業鏈式生態;打造跨境電商孵化器,推動構建跨境電商產業集群。
三是打造多式聯運國際服務網。加快形成水、鐵、公多式聯運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支持推進“上游全中轉、下游全分流”的運輸模式;支持企業研發制造萬噸級江海直達船型,打造全球性江海聯運網絡。
02
四大部署推動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
問
中國日報:船舶綠色化、智慧化是現代航運發展的趨勢,請問市經信局在推動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方面有什么工作目標和部署?
答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諶斌:
近年來,市經信局推動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的工作目標是:聚焦長江、漢江等代表性水域,培育試點企業、打造示范船舶、應用創新成果、探索示范航線,推動建立體制健全、技術成熟、配套完善、市場優化、利于推廣的綠色智能船舶典型示范應用場景,為發展新一代內河航運體系提供裝備保障,促進武漢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武漢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工作部署主要包括:一是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二是推動綠色智能船舶船型標準化。三是加快船舶制造業轉型升級。四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五是培養專業產業人才。
03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口岸標桿
問
第一財經:高效便利的口岸通關環境是發揮航運中心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鏈接的基礎,請問市商務局在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
武漢市商務局一級調研員馬宗輝:
針對口岸通關的瓶頸問題,系統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
一是政策協同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市口岸聯席會議機制的統籌協調作用,出臺政策文件,將海關、邊檢、海事及市直部門的跨境貿易改革舉措進行系統集成、一體化推進。
二是模式創新釋放口岸通關活力。探索并推廣“聯合登臨檢查”“直裝直提”“先查驗后裝運”等新型監管模式,超2000批次貨物受益,為企業節省倉儲、人工等成本超千萬元。
三是科技賦能打造智慧口岸標桿。推動全市口岸智能閘口覆蓋率達100%,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自動放行;“智能監管平臺”“AR鷹眼”“貿易參謀”“國際物流”“AI智能助理”等便捷應用,實現跨境貿易“一站式”辦理。
四是擴大開放提升港區樞紐能級。武漢港開放區域從1港區3個泊位擴展至3港區7個泊位。2025年上半年,武漢港國際直航船舶達84艘次,貨運量13.2萬噸,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穩居長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下一步將聚焦以下四個方面,持續優化口岸通關環境。一是深化政策研究創新。二是推進監管模式升級。三是加速智慧口岸建設。四是提升港區開放能級。
04
加快打造江漢關-王家巷“現代航運黃金一公里濱江帶”
問
新華社:現代航運服務能力是衡量航運中心發展的重要指標,請問如何圍繞提升航運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打造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區?
答
江漢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余建清:
一是堅持規劃先導,提升航運總部集聚力。正在編制現代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規劃,依托長江航運中心大廈、長航大廈等7棟、30萬方優質樓宇資源,重點引進航運企業總部、培育航運產業集群,加快打造武漢江漢關-王家巷“現代航運黃金一公里濱江帶”。
二是優化要素配置,提升高端產業引領力。去年底,聯合湖北港口集團成立100億規模的港航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港口和航運項目建設。
三是強化資源供給,提升政策措施支撐力。每年安排2億元資金,用于組建產業基金、支持科技創新,即將出臺支持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
四是推動協同創新,提升綠色智慧轉型力。把握“電化長江”“氣化長江”及綠色智能船舶發展機遇,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綠色智能船舶、產品和系統研發設計,加大船舶動力改造更新。
五是發揚“店小二”作風,提升公共服務保障力。
05
聚力建設游輪母港,打造一江漫游
問
武漢國際傳播中心:江岸區作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如何理解航運文旅示范區建設的戰略意義?又將如何推進這一工作?
答
江岸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政府黨組成員盛寒枝:
江岸區將加快建設航運文旅示范區,具體來講有四個舉措:
一是聚力建設游輪母港,攜手打造一江漫游。加快建設以武漢客運港碼頭為核心的武漢長江中游游輪母港,打造長江全域旅游精品線路,引入全球知名游輪品牌,吸引國際國內游客“坐游輪,來江岸”“游江岸,品長江”。
二是加強水岸聯動,提升文旅鮮活體驗。江上,15艘長江游船不斷推出新劇目、新場景、新玩法,岸上,在黎黃陂路、吉慶街、江漢路3條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策劃“白天吃蝦?夜晚游江”等聯名線路,在咸安坊、保元里推出“碼頭風云”沉浸式體驗劇,構建“江上觀演+岸上漫游”的獨特文旅體驗。
三是加大培育力度,打造航運文化品牌。深度融合沿江文化場館的紅色基因與精神傳承,高起點謀劃建設長江航運文化場館,構建“交通樞紐+文旅服務+文化展示”的融合發展格局。
四是優化服務配套,營造舒心游覽氛圍。統一打造“兩江游覽”IP,搭建“一票游”智慧平臺,推出“江景房+劇場+美食+船票”等多種組合的聯票套餐,推出多語種旅游服務,設立一站式游客咨詢服務中心。
(來源:武漢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