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斌大校回應記者提問
今天,有記者問,據報道,一些國家與中國商談包括殲-10戰斗機在內的武器采購計劃。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我們在軍品出口方面一貫堅持慎重、負責的態度,愿與友好國家分享中國裝備發展成果,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央視軍事)
延伸閱讀
美聯社最近援引法國軍方匿名消息源稱,今年5月印巴沖突后,中國“帶頭散布”對法國“陣風”戰斗機的質疑,對其搞“大規模虛假信息宣傳”抹黑,目的是為了打擊這款“法國旗艦戰斗機的聲譽和銷量”。一些法國媒體隨即跟進報道此事,憑著些許“三無”爆料,就腦補出“北京遏制法國在印太地區工業和戰略崛起”的敘事,暴露出西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老毛病。
圖為法國“陣風”戰機(資料圖/外媒)
這番“爆料”有很多邏輯混亂、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它宣稱“陣風”戰斗機在印巴沖突后被人盯上,是因為其性能太優越、且大量出口,所以才成為“攻擊目標”。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太優秀才遭人嫉妒”,但不知道在5月的印巴沖突期間,“陣風”的表現有什么值得眼紅之處?難怪這番“爆料”在X等平臺上“翻車”了,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引發多國網友群嘲。有英國網友說,當你技術不行的時候,只能依靠“宣傳”來推銷你的產品。還有法國網友說,(法國軍方)抱怨實在過于多了,他們應該做點自己該做的事。
5月,一張疑似在印巴空戰中損毀的“陣風”戰機圖片,引發國際輿論關注。但中國官方從未對“‘陣風’被擊落”發表評論,而是呼吁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克制。眾所周知,“陣風”代表著法國軍工的頂尖水平,也是其在全球軍事舞臺上的重要象征,因此法國軍方對“陣風”的國際聲譽非常敏感可以理解。如果法國軍方真感到“陣風”面臨著某種“銷售危機”,恐怕還是要從自己的產品性能上去找找原因,畢竟在軍售這個賽道上,沒有誰能靠“說別人壞話”就可以提升自己業績的。
從傳播角度看,“陣風被黑”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期法國國防工業在海外市場的一些相關報道。秘魯政府日前宣布,經過慎重考慮后最終放棄法國的“陣風”和美國的F-16戰機,決定以35億美元的價格從瑞典采購24架“鷹獅E/F”戰斗機,泰國空軍最近也準備采購瑞典“鷹獅E/F”戰斗機。在全球多極化、多樣化發展的當下,國際軍事裝備市場早已不是某幾國壟斷的“專屬領地”。將中國戰機和法國戰機置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位置,暴露了西方一些人頑固的零和博弈思維。
“陣風”賣不賣得出去、賣得好不好,與中國無關,中國社會也不關心。把“陣風”在個別市場的得失與中國硬性捆綁,純屬自我加戲,不僅是對現實與自身挑戰的回避,也是“遇事首先甩鍋中國”的老毛病。西方一些人對中國的指責,很可能恰恰是他們經常干的事情: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對中國制造的產品發起大規模的抹黑行動,“試圖破壞其信譽和技術基礎”。另外,此次爆料“恰好”出現在中歐高層交流之際,是否有人硬要制造雜音試圖形成干擾,也令人懷疑。
數十年來,中國政府對軍品出口始終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遵循軍品出口三原則:有助于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與西方一些國家為“打開武器銷路”,甚至不惜在沖突地區煽風點火、加劇緊張局勢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這些都有目共睹。西方一些人與其沉溺于“他者崛起必定對我不利”的零和邏輯,不如真正靜下心來,理性看待新興國家在軍事科技領域的正當進步,認真回應國際社會期望和平安寧的呼聲。
巴黎航展上的殲-10CE模型(圖/央視新聞)
中國軍力不斷發展,是中國綜合國力上升的自然體現,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需要,從來不是跟誰“打擂臺”。在今年6月份的巴黎航展上,中國殲-10CE戰機因為和法國的“陣風”戰機同臺亮相而引發熱烈討論。不妨看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是怎么說的吧:兩型戰機都是世界上的先進戰機,也希望各國先進戰機能為捍衛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