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佩通坦能否東山再起,需要從法律程序、執政聯盟、軍政關系、民意走向等多重維度綜合考量。
首先,就法律程序而言,佩通坦因與柬埔寨前領導人洪森的通話被參議員彈劾,憲法法院已受理并暫停其總理職務。后續審理可能持續數月,最終若認定其行為違反憲法或嚴重失職,她將被解除公職并在五年內禁止參政;若無違規事實,則具備恢復總理職務的法律資格。法律程序雖提供了“死緩”可能,但整個進程充滿不確定性,需要等待最終裁決,并且時間太長。
其次,從執政格局看,佩通坦領導的為泰黨原本憑借選舉及參議院支持組成聯盟,但在通話風波曝光后,多數中小黨相繼宣布退出,聯盟席次已跌破議會半數。缺乏議會多數支持,政府一旦面臨信任投票極易被否決,即便法院最終撤銷對佩通坦的禁令,也恐難以重建穩定的執政基礎。
第三,軍政關系與司法勢力構成對“西瓦納家族”持續施壓的關鍵。參議院由軍方及保守派主導,歷次針對西瓦納家族的司法行動均顯示出深層意圖:通過法律與制度工具,限制民選派系的施政空間與影響力。此次事件再次凸顯軍方—司法—保守派合力圍剿的態勢,若這些力量持續保持高壓,佩通坦縱有法律東山再起,也會在政策執行與人事布局上受到嚴重牽制。
第四,民意支持率變動亦是關鍵變量。近期民調顯示,對佩通坦及其政府施政效果的不滿率持續走高,尤其在“發錢一萬泰銖”等經濟刺激政策因執行細節不清、資金來源存疑而飽受爭議后,民眾對政府救市和改善民生能力的信心顯著下滑。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政治技術性恢復總理職位,也難贏回廣泛的民意基礎。
第五,從國際與經濟環境看,泰國正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大國博弈加劇的雙重沖擊,需要一個穩健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政府來維護外資信心和旅游業復蘇。若政治局勢持續動蕩,將對泰國作為區域樞紐的地位造成負面影響,迫使各方主張盡快恢復穩定,而這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為佩通坦爭取到時機。
第六,未來展望中存在兩種極端走向:一是若法院判決清白,且部分中小黨在外部壓力下選擇與人民力量黨重新接觸,佩通坦有可能通過談判修補議會多數,從而在短期內回歸首相席位;二是一旦司法定性其違規,或是更多執政盟友最終決定與其劃清界限,則其政治生涯將陷入停滯,五年內難以復出。
綜合來看,佩通坦重返首相府在法律層面尚有一線轉機,但在現實的政治聯盟裂痕、軍政—司法體系的抑制以及民意信任危機中,她的東山再起之路充滿艱險。唯有在法院判決、議會談判和民意結構三方面同時獲得突破,才能為她鋪就復出之路;否則,其政治前景難免“前路崎嶇”,機會雖存,卻如履薄冰。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